前两天,电子产品界有一个大新闻:日本东芝倒闭了被中国海信以7.98亿元收购。
股权转让预期于明年2月底完成交割。这意味着,东芝电视的核心资产已全部归中国海信所有。
»»» 提示:1. 特价会结束,请速度购买。2. 倡导合理消费,不能只是买买买,要买己所需,且要买得值值值!
对于日本人来说,这家在日本电视行业排名前三象征着日本的制造业精神的公司竟然倒闭了,绝对是一个令人痛苦的消息。
而也许让日本人更难以接受的是,这样一个日本的标志性企业竟然被一家他们从没听过的中国公司收购了!!
而且,东芝还不是被中国人收购的第一家。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说起日本东芝,那不是一般的牛逼。它在世界范围内都是鼎鼎有名的,有着142年的历史。
电视、洗衣机、微波炉、吸尘器、电饭煲,很多人的第一台家电都是东芝生产的。世界上第一款笔记本电脑T1100也是东芝生产的。
在电子产品界东芝被称为笔记本电脑的开山祖师。
DVD、液晶显示器、处理器、硬盘、闪存芯片等等等等,新干线、大规模电路、甲醇燃料电池、CT系统、医用影响设备、卫星通信台,东芝的产品涵盖每行每业。
连东芝自己的员工也说不清东芝到底涉足多少行业。
年纪大一点的人应该见过这个酒井法子的东芝广告:“Toshiba,Toshiba,新时代的东芝!”
甚至连90后都熟悉的经典动画片《铁臂阿童木》,也是因为东芝买下了版权而在中央电视台播放。
这才有了大家童年记忆里那个“十万马力,七大神力无私无畏的阿童木”
即使是到了现在,东芝的电子产品也有着不错的市场,比如大家平时都能买到东芝的移动硬盘和U盘。
一直到2016年,东芝的总资产还有5兆日元,雇员足足有18万人。东芝的电视的销量在日本还能排进前三,在日本制造业有举足轻重的位置。
而没想到,一个决策失误却让一度风光无限的东芝一步一步走向了衰弱。这一切还要从东芝进军核电说起。
2006年,东芝想进军核电行业拟定收购美国的西屋电气公司。当时西屋电气的价位大概是2000亿日元左右,东芝在第二轮投标中以2700亿投中。本来已经是尘埃落定了。
没想到的是,三菱重工突然横插一手表示自己也想买,还放出话来,让东芝“没钱就闭嘴”。同时,在前一轮竞价中失败的日立公司也摩拳擦掌准备再来。
东芝:????
三菱重工和日立的挑衅把东芝的火气逼出来了。东芝一气之下在第三轮直接报价翻了好几倍,给出了6216亿日元的天价,强硬地拿下了西屋电气。
本来嘛,多花点钱也没什么。倒霉的是,2011年日本福岛核电站曝出问题,直接导致日本的核电产业遭受了灭顶之灾、
受舆论影响,日本核电公司纷纷停业。东芝花3倍价钱买来的核电产业现在反而出现了巨额亏损。
但是东芝偏偏嘴硬,隐瞒了自己亏损的事实,还宣扬自己是盈利的,这一瞒就是好几年。
2015年,核算账目的时候,他们才发现之前宣传的东芝7年来对外所称的盈利1518亿日元,全是假的!
深入调查之后大家才发现,东芝的核电站产业、电脑、半导体已经连续亏损好多年了。
但是三任社长彼此直接有争斗,在面对亏损时他们全都选择了隐瞒不报,反而疯狂做假账粉饰太平。
2014年,事情被捅出来以后全世界为之哗然,这就是著名的“东芝财务造假丑闻”。
嗯,例行鞠躬道歉
实际的财务亏损达到了惊人的98亿美元,刷新了日本制造业的记录。东芝的信用也随之崩盘,资金周转的压力非常大。
为了填补财务的亏损,东芝没有选择战略转型,而是开始砸锅卖铁,期望通过卖掉自己的家产度过这段时期。
2015年,东芝把印度的电视和洗衣机工厂卖给了中国创维集团,医疗机械子公司卖给了佳能。2016年,东芝白色家电部门又卖给了中国美的集团。
什么土地啊、大楼啊也是能卖就卖了,而一众中国企业等在后面喜不自禁地买买买。
东芝不仅砸锅卖铁,还在全世界范围内大规模裁员1.5万人,总算是凑了一兆日元把亏损填上了。
这次事件直接击垮了东芝。到了2017年,西屋电气破产,东芝作为大BOSS也被波及,还得卖其他的东西补窟窿。所以才有了这次被海信收购。
到此为止,东芝旗下的产品已经被买了个精光,辉煌了数十年的东芝不复存在。
而在日本人唏嘘感叹的同时,中国人也感慨不已:以后,东芝就是一个中国品牌啦?
海信买下东芝后,在电视行业的全球扩张又加快了一步
我想说的是也许我们要习惯这一点。因为,近年来像东芝这样被我国企业收购的外国企业还有很多很多
比如最近,大家喜闻乐见的麦当劳改名为“金拱门”,就是因为中信集团以20.8亿美元收购了麦当劳在中国大陆和香港的业务。
现在中国大陆和香港的麦当劳等于是中国的餐饮店。
在电子产品领域,2014年联想就以29亿美元收购了大家曾经耳熟能详的摩托罗拉。
在此之前,联想还收购过大名鼎鼎的IBM的个人电脑业务。
在家电领域,除了海信,海尔也一口气收购了松下、通用和斐雪派克三家世界有名的家电企业。
2011年10月,海尔以约8亿人民币收购松下旗下三洋电机的白色家电业务
2012年11月,海尔收购新西兰家电制造商斐雪派克超过90%的股份
2016年6月,海尔58亿美元收购通用家电
在影院行业,王健林随随便便就完成了好几个小目标。
2012年5月,万达以31亿美元收购美国第二大院线AMC。到了2016年7月,又以9.21亿英镑并购了欧洲第一大院线 Odeon & UCI。欧美数一数二的两条电影院线现在都姓王了。
不光是企业,五大联赛中的俱乐部也有不少是被中国人收购了的。
2016年8月5日,AC米兰俱乐部财团官方发表声明:他们与来自中国的财团达成协议,中国财团将以7.4亿欧元收购米兰99.93%的股份。
2016年6月6日,苏宁宣布旗下的苏宁体育产业集团以约2.7亿欧元的总对价,买下了国际米兰俱乐部68.55%的股份,把米兰双雄的头衔全部改成了中国人的。
其他的诸如马德里竞技、曼城这些老牌俱乐部都有中国人并购的身影
从2007年左右开始,在电子产品、家电、石油化工、保险、酒店等诸多领域,中国企业并购外国公司的案例也比比皆是。
就拿最近的来说,根据《2017中国企业跨境并购特别报告》上面的数据项链是仅2016年一年,中国企业有资料可查的海外并购投资就有438笔,累积交易金额达到了2158亿美元,比2015年增长了148%。
我们买的最多的行业是我们目前发展最快的制造业和金融业。
我们买的最多的区域就是欧美这种发达国家和地区,他们的企业正逐渐被中国人掌控。
这些中国企业的做法用一句话概括就是:
但是在十几年前中国企业没有这么强的竞争力,别说去买外国公司了,连在市场上生存下来都难。
那时候,中国的企业一直都是被外国企业打压、并购的对象,甚至有很多我们耳熟能详的公司都被国外资本买下来了。
比如说鼎鼎有名的中华牙膏其实是欧洲公司控股
大家小时候都吃过的双汇火腿肠,股权被美国公司买下
还有大家做菜用的金龙鱼油被一个新加坡公司控股
那个时候,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都被外国人占领了,而我们除了痛心之外什么也做不了
同时,我们的国产货在市场上根本不受待见。
他们为了能卖出去会千方百计地把自己伪装成外国货
比如大家肯定听说过的金坷垃
声称自己是美国公司,金坷垃卖到全世界,“与核武器同被列为美国最高机密之一”。
然而实际上金坷垃的厂子在河南郑州,是个地地道道的中国货。
比如黑人牙膏其实也是中国货,但是也取了个像是非洲的名字。。。
还有“名创优品”,不知情的人一看这个商标肯定以为是日本货,然而它也是国产货。
还有假冒了很多年的乔丹体育
然而越是如此遮遮掩掩,我们对国产就越是不自信。
那时,在所有人的心中国产=质量差=坑人,而外国货=高大上=精品。
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到了如今,中国制造早已今非昔比。
中国的企业已经逐渐崛起,甚至在海外扩张得也越来越快。我们再也不用在意什么牙膏食用油是外国货了。
因为我们的中国货早就占领了全世界的每一个角落。他们对自己的中国名字不需要遮遮掩掩,他们的实力已经强到不再是我们去适应外国人,而是外国人要来适应我们。
大疆无人机在全球占据了70%的市场份额,在国外的知名度堪比华为、腾讯,美军用了都说好。
很多美剧中的航拍镜头都是大疆无人机完成的。
我们小时候都穿过的认为是地摊货、低价货的回力鞋,现在在欧美年轻人群体中是比阿迪达斯还要时尚的鞋子、
在欧洲卖58欧元左右相当于人民币455块左右。
家家都有的无线路由器TP-Link是1996年成立的一家中国企业,公司总部在深圳。
发展了这么多年不光是国内行业的老大,走出国门后也牢牢占据着世界市场份额第一的位置,第二第三加起来也没有TP-Link多。
大家都听说过的比亚迪电动车,听起来像是那种国产的在农村墙上打广告的低端电动车。
其实它在外国混得风生水起,欧洲多个国家的公交车,尤其是英国大街小巷的公交车全是比亚迪的。
我们农用的小三轮车现在出口到法国国防部,法国军人都叫它“中国小型快速突击车”。因为便利实用维护费用低,得到法国官兵一致好评。
其他的海尔、华为、华信等等土生土长的中国公司在国外都发展得很好。
这次海信收购东芝,不过是我们中国企业从以前无端矮外国公司一头到现在逐渐走向世界,反过来并购外国公司的一个小小的缩影罢了。
而更让我开心的是,从前的中国制造总是被认为是假冒伪劣的代名词。
而今天,随着我们的蓬勃发展中国制造正在变成中国创造,我们正在成为物美价廉有新意的代名词!
这正应了那句老话——
抱歉,有钱是真的能为所欲为的
文章转自酷玩实验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