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湖流传一个「普通市民」神秘组织。
买菜市民刘先生。
»»» 值值值提醒您:1. 打折会失效,请尽快买之。2. 值值值倡导合理“剁手”,不能不停买买买,需要再买,且要买得值。
幸运歌迷陈先生。
现在又有朝阳乘客黄先生。
这节车厢里的朝阳群众不行啊,大概伤透了黄先生的心了。
黄先生伤心,也不奇怪。
地铁里所有人都背对背低头刷手机的景象实在太常见。
说实话,能否瞧见黄先生,对一个普通人的生活造成不了实质影响。
但如果连你的基本生活都被手机吞噬了呢?
就会是这样一个结局——
《无爱可诉》
Loveless
摘得17年戛纳主竞赛单元的评审团奖。
在场刊上获得3.2的最高分。
影评网站 Metascore 上,飙到9.0。
且已经提名了2018年的奥斯卡最佳外语片。
但,影评人打分高,不一定符合普通观众的口味是不是?
与「只图氛围不讲故事」的艺术片不同,《无爱可诉》既有好氛围,也有好故事。
论氛围,烈。
产自俄罗斯,自带伏特加的冲劲儿。
全片低饱和度配色,将北国一帧一帧的荒凉摄入镜框,冻僵灵魂。
豪放船戏,突破尺度。
其中有一场,是男主与孕妇的sex场面,在昏暗的中景镜头中缓缓演进,极为震撼。
论故事,简练而深邃。
主要情节一句话讲完:一场离婚引发的儿子失踪案。
阿廖沙,12 岁,父母即将离婚。
而且,两人都不愿意要他。
「送夏令营、送寄宿学校、送军队」
阿廖沙躲在门背后偷听到父母谈话,用手狠狠捂住自己的嘴,隐忍啜泣,是我看到的最令人心碎的场景之一。
按说,大多数离婚夫妇会争着抢着要孩子,这对夫妻咋回事?
很简单,两人都各自有了新欢,儿子自然就成了拖油瓶。
讽刺的是,就在夫妻各自行鱼水之欢的当晚,儿子不知所踪。
影片后半段是找孩子的过程,也牵扯出二人撕裂着的「无爱」人生。
各用一个词汇来形容两人:男主麻木,女主自恋。
男主是一个魁梧的中产男,最日常的活动,就是吃。
跟前妻吵完架,嚼块果酱面包;
陪新女友逛超市,买吃的;
女友问他「你有多少前任?」
他用来搪塞的第一反应居然是「我想吃东西了,你想吃吗?」
有一段,导演花了超过 10 秒钟来描绘他在公司食堂「取餐」。
整个过程流畅优雅,因食物鲜艳的颜色而充满愉悦感。
相比较而言,工作和性爱的场景是则灰黑色的。
「吃」的动作,是在隐喻一种动物性的存在方式。
他回避关键的情感问题,将自己降维至最基础的感官体验里。
再到女主,容貌姣好,身材窈窕。
自恋是一把双刃剑。
在成长之初,这种特质能够帮助个体确立自我认同,建立自信心。
可惜,社交媒体和滤镜正在以不可控的方式,引诱这种特质生长,最终泛滥。
一个标志是,女主痴迷自拍,时时刻刻不离手机。
陪儿子吃早饭,手指哒哒哒打字;
晚上手机跟着钻被窝;
吃饭,自拍;洗头了,自拍;
就算跟前夫吵架,也是一边刷朋友圈一边骂。
阿廖沙失踪的那天早晨,如果她没有紧盯手机,就一定会发现儿子紧攥的拳头、滑落的眼泪,从而制止悲剧的发生。
自拍这个动作被反复拎出来,在隐喻一种极度的自我沉溺。
在女主与情人约会的那场戏里,镜头扫向另一拨不相干女人,她们也在自拍。
祝酒词是「为了爱和自拍」。
问题是,爱和极度自恋之间,真的可以融洽共存吗?
女主口口声声渴望着幸福,她兢兢业业雕琢自己的外貌,也找到了有钱的情人。
她问情人「你真的爱我吗」时,对方不置可否。
她也心甘情愿接受这种不置可否。
这使得她身上,爱和「往上爬」之间,呈现出一种暧昧不清的关系。
她渴求的,实质上只是单方向的「爱我」,而并没有相应的付出。
社交网络放大了「自我」,病态的自恋正在演变成拒绝感触他人的冷漠。
在一组长达 20 秒的长镜头里,导演令我们看到了一整个车厢的低头族。
看,市民黄先生不就是穿梭于同样类似的列车里么?
在这个时代,好像人们的眼睛里只有滤镜中的自己,看不到真实的他人。
至此,这部电影已经不局限于一个家庭的悲剧,而是对整个社会环境的描摹。
对社会的刻画,体现在寻找阿廖沙的过程里。
首先,警方的不作为。
再次,社会 NGO 团体看似热心实则程序化的冷酷搜救。
男主问「河里可能有人呢?」
搜救队「我们不找死人,如果有,那也该警察来打捞。」
这种寻找,是真的在解决问题(找到人),还只是一种自我安慰式的重复机械动作?
花费在寻找阿廖沙的人力、物力都是大量的,当目标变质时,此前一系列的努力都失去了价值。
回到影片的标题,无爱可诉。
最后,阿廖沙没找到。
两人如愿摆脱了对方,摆脱了儿子。
然而他们也因此摆脱了「无爱」的生活了吗?
并没有。
男主继续独自吃东西,将挡着自己看电视的女儿扔到摇篮里,不管她大哭大闹。
女主呢,与新男友耳鬓厮磨的激情,也最终败给了手机和电视。
人,什么情况下是无爱的?
一段感情结束时,大多人会总结没有遇上对的那个人。
即认为「爱本身十分简单,困难在于找到爱的对象或被爱的对象。」
心理学家弗洛姆在《爱的艺术》中讲过一个截然不同的观点:
「爱首先不是同一个特殊的人的关系,而更多的是一种态度,性格上的一种倾向。」(爱是一种能力)
「如果一个人只爱他的对象,而对其他的人无动于衷,他的爱就不是爱,而是一种共生有机体的联系或者是一种更高级意义上的自私。」
一语道破。
如果不加自省,换一个伴侣,也依然不能过上更幸福的生活。
放下手机,多关心下身边的人吧。
看的不过瘾?折扣搜索 #佳片慢赏#,涨知识栏目了解下?
文章转自公众号独立鱼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