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酒桌,是中年男人油腻的重灾区。往往喝了几杯上头后,便面子里子丢一边,拿出了一身油腻腔调。
就因为这样的男人油腻到习以为常,一身傲然的才显得格外不寻常。
»»» 提示:1. 折扣会失效,请快快去买。2. 我们倡导理智“败家”,不能只是买买买,买己所需,且要买得值值值!某京圈文艺大佬们的聚会上,酒过三巡,陈道明自发地弹起钢琴,女歌唱家也兴致勃勃地唱起《绒花》。
冯小刚酒酣,像是急于献宝的家长一样,向大家介绍《芳华》的女演员苗苗,可以跳一段舞。
旁边的人都在叫好,唯有陈道明说:第一,人家丫头,作为演员,不便跳这个舞。其次,人家穿着高跟鞋呢,不方便。
他知这事不妥当,但也知道朋友只是酒过三巡上头了,所以好言相劝,给大家一个台阶。既不为难女演员,也不落了朋友面子。
然而有人是拦不住的。
“比划比划就行。”
“你tm没看过跳舞啊”
这是气得陈道明直接飚了脏话。
世界上第一难做的事,就是“出淤泥而不染”,在一众嗨过头的油腻中年男人中做那个一身傲骨,敢说真话的人。
陈道明做到了。
比起全场借酒撒泼的人,比起那些以指挥晚辈彰显自己地位的人,坐在钢琴前,为了尊重女性维护晚辈飚出一句脏话的陈道明,才是真正的大男人。
陈道明不只是不通人情世故的傲。他不是什么顺风顺水长大,一路逍遥不沾纤尘的世家子弟。
他也泥泞里滚过,卑躬屈膝的活过。
他出身书香世家,父亲是北京大学毕业,后来在大学教英语。
原本陈道明的理想是外交官、医生,演员二字从未出现在他的人生规划里。但为了躲避上山下乡,他跟着朋友去考了天津人艺,成了演员。
然而在那里他也过得并不如意。
年少时,最是爱出风头想证明自己,偏偏那个年纪,陈道明只能跑龙套。
跑过去,然后被打死,这就是他的戏份。7,8年时间,他没有一句台词,不是演土匪甲,就是演小兵乙。
他也有傲气,比如只露半边脸,就叫嚷着只画半边脸的妆。
但他还是会低头的,8年时间,他就这样忍了下来。大约是彼时,他实在没有什么说走就走的资本。
但“对生活的套路认栽”这件事,多一分就早早变成油腻中年,把懦弱美化为成熟,把市侩叫做经验,把圆滑世故叫做生活教会我的事……
陈道明虽说为生活低着头,内心却清明一片。
“宁可孤独,也不违心;宁可抱憾,也不将就。不入我心者,不屑以敷衍。”他就是这样。
蛰伏的日子,陈道明一边演着龙套,一边与自己较劲。他弹钢琴,练书法,读书,弹弹手风琴、吹吹萨克斯。
他也曾经是没什么发言权的小角色,但现实并未磨损他,他没有在年岁渐长后成为年轻时最讨厌的那种人。
他还是他,不曾改变。
后来他红了,不演配角了,却依旧“难搞”。
人家请他去拍电视剧,他说“你们这剧本不合逻辑”,导演劝他:大家都这么拍。陈道明听了气呼呼地走了,边走边琢磨:人家都不对,所以我们也要不对吗?
于是,他开始跟一切“不对的事情”较劲。
年轻演员不好好演戏,随便敷衍,他气得直接骂。别人找他拍戏,他觉得剧本不合理,就找借口不演,说要休息。看不惯的事情,别人问他,他就评论两句。
就这样,在人人都是老好人的如今,他成了那个“不够正确”的异类。
半生都未学会讨好,就算了吧。他索性把更多时间花在了家庭上。
他自己说过,很少参加饭局,参加了也是闹着要尽早回家的。回家做什么?给妻子缝制皮包。
大男人为妻子做手艺活,不够man?
恰恰相反。真正的爷们不需要通过贬低爱人来抬高自己,也不需要以戒除爱情的表达来体现自己的刚毅。
陈道明和杜宪相识于微时。那时陈道明还是跑龙套的,杜宪还是一名大学生。后来杜宪毕业,成了新闻主播,一时间家喻户晓。陈道明却还是名不见经不转。
他们也为此争吵过,分过手,还好爱是吵不散的。两人携手走过了最艰难的时间,结婚后的35年,从未红过脸。
结婚3年,他们的女儿出生。陈道明的事业也开始走上坡路,分身乏术。杜宪一边承担更多照顾孩子的事情,一边还要工作,几乎被压垮。
陈道明自觉自己付出太少,就主动减少了工作,回归到父亲的角色,让杜宪能有更多时间打拼自己的事业。
春节,他陪着女儿逛庙会,发现女儿喜欢糖人。他就买了回来研究,慢慢学着做。
后来他又给女儿做面人。半个月时间,他哪儿也不去,就自己对着书,拿着面一遍遍练习,直到捏出女儿喜欢的人物。
自己回归家庭后,他更明白妻子的不易。
于是,陈道明的朋友们都发现了一个有趣的事情:平时看起来严肃锋利,嘴上不饶人的陈道明,一谈起妻子就满嘴溢美之词,像是个急于炫耀的大小孩。
他说妻子有大格局:
第一,她不以学识看人;第二,她不以金钱看人;第三,她不以地位看人;第四,她不以外表看人。
别人都说杜宪幸运,他却一再重申,是自己三生有幸娶到杜宪。
我什么都不是的时候,杜宪看上我,说明我太太一点都不功利。只能说是她的伟大,不是我的光荣。
如今男人的面子,大多建立在聚会时炫耀自己如何有家庭地位,但陈道明却完全不管那一套,他乐得做别人口中的“妻管严”。
因为爱她,所以能看得到她的优秀,也感恩着她的每一次付出。
这就是陈道明。他懂得尊重女性,是从懂得尊重自己妻子开始的。
都说酒后见人品,让我们从头看起,一群好友,酒喝了不少,便有人上头起哄让人做些为难的事,当下,有几个人能做陈道明——那个坚持不同流合污的人?
寥寥无几。
我们大多时候,都是那个被生活拎到人前要求跳舞的姑娘,尴尬又无奈。
最糟糕的是,我们渐渐变得习以为常。
我们都没有自信成为他,那个经历生活打磨,岁月洗礼,依旧内心清明的人。所以我们愈发钦佩他。
就像那句老话说的:
“山上的人,不要瞧不起山下的人,终有一天,他们会上山取代你;
正在上山的人,也不要瞧不起下山的人,因为他们风光时,你还在山下。”
他和大多数人一样,有过蛰伏的时光,有过低头的岁月,但这并没有让他变成自己讨厌的样子。
别人去酒桌上周旋要角色,去饭局上建人脉,以趋炎附势博得好感,以同流合污结为死党……
但陈道明不一样:酒桌文化,他不喜欢,于是就避开;欺负弱小,他看不惯,于是就仗义执言。
时间教会他懂得拒绝,也让他更有能力拒绝生活强塞的糟粕之事。
惟愿我们,在看清生活的真相后,依旧不忘初心,永远不要成为自己曾经最厌恶的。
知世故而不世故,处江湖而远江湖,才是一个男人,真正的成熟。
▎小编有话说
一屋子的人,网友只对陈道明赞誉有加,80%出自那句力排众议的“你TM没见过跳舞啊”。
可同样作为被架着表演的人,只能感叹陈道明涵养了得,说话之术十分高明。
知道被逼着表演有多难受,所以他体谅苗苗。说苗苗鞋不方便,一方面给了新人台阶下,万一真的不想跳,或是跳不好,都情有可原。
还有很重要的一点,其实陈道明也是在给自己开脱。
他在说完这句话后,冯小刚依旧坚持让苗苗跳,身边就有另外一个人把陈道明压在钢琴凳上,不让他起来。
陈道明说,“跳舞就得配放出来的音乐”。
可抗议终究无效。
都说通过对比看出了陈道明的风骨涵养,这不假。更扎心的,是倔强如他,依旧敌不过“怕扫兴”的绑架,还是弹了琴。
被逼无奈,身不由己。不管一个人最后成了什么人物,这八个字也总会如影随形。
事业刚有起色,回老家就有亲戚笑着来求走后门,让你“不费吹灰”地帮着安排下工作;
终于有天赚了大钱,就有人质疑“你为啥不捐一个亿”,义正辞严地“劫富济贫”。
无论走到人生的哪步,时刻照顾别人的情绪,总会带着点痛苦。
与其神化陈道明,不如说这种在浑浊的气氛中保持清醒、不自轻也不自矜地顾全场面的气度,才是前辈该有的风范。
既为弱者出头,又不让自己难堪,才叫体面。
中国式酒局里的门道说多也多,说少也少。
有人借“劝表演”获得驾驭得快感,有人不知所措只能听使唤,也有人不卑不亢关照别人及时止损,有人看热闹插科打诨。
也许这场明星私人聚会带来的舆论争执中,最大的意义,就是提前让吃瓜群众yy,在同样的场合,自己能扮演哪种角色。
文章转自公众号视觉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