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年前,有人提出著名的“奥运三问”:
中国何时能派运动员参加奥运会?
»»» 温馨提示:1. 优惠会结束,请赶紧下手。2. 我们倡导理性消费,不要总是买买买,要买己所需,还要买得值值值!中国何时能获奥运会金牌?
中国何时才能举办奥运会?
这个中国人还发出了这样的预言:“奥运举办之日,就是我中华腾飞之时!”
100年后,北京奥运会成功举行,展示了中国日益强大的综合国力。
时任国际奥委会主席罗格感慨万千:“这个首次在北京举办的盛会,圆了一个中国人一个世纪前的梦想。”
他还开创了中国教育之先河,培养出了两位共和国的总理!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今天一个特殊的日子,他的故事是时候说了。
他,就是张伯苓。
1876年他生于天津,父亲以教私塾为生,家里不富裕。
可父亲还是节衣缩食供他读书,平日里对他督导甚严,常常告勉他要自立、勤奋,不可好高骛远,父亲的教育影响了他一生。
在读了几年私塾后,家里一贫如洗,再承担不起学费,他便去了免费的北洋水师学堂。
这是一所为培养,海军后备人才的新式军事学堂。
他在校期间如饥似渴地学习新知识,1894年以全校第一的成绩毕业,成为了北洋海军的一名见习军官。
才18岁的他对未来充满憧憬:驾驶战舰、抵御列强、报效国家……
可一场甲午战争的爆发,彻底击碎了他所有的幻想。
当时北洋海军数量不亚于日本,却被日本打得几乎全军覆没。
不久,他又亲身参加了威海卫交还一事,威海卫是清朝重要军事基地,却“国帜三易”,被轻易占领。
他先是看到日本旗在威海卫降下,再看到中国旗升起,而才仅隔一日,居然又看到改升英国米字旗。
他无比悲愤,懊恼,深刻地认识到中国想自强,唯有创办新教育,造就新人才。
他决心弃武从文,把生命全部用在教育救国的事业上!
1898年,教育家严修聘请他到家馆任教师,严修同样倡导教育救国,两人一拍即合。
1903年,他和严修去日本考察教育,日本的教育让他们很是震撼。
一回国,他们就把家馆改为正式中学,它就是今天大名鼎鼎的“南开中学”。
他以凌厉的锐气和喷薄的活力,变革封建传统教育,倡导新式教育,南开中学很快就出了名。
许多名流都把孩子送到这里,比如:梁启超、冯玉祥、段祺瑞、袁世凯……
建于1907年的东楼,现为伯苓楼,南开中学堂第一座建筑物
1908年,私立南开中学堂第一届毕业生合影
中学进入正轨,但他并未就此止步,他觉得世界竞争一定是人才竞争,而人才竞争的最核心那就是大学。
于是他白手起家,如同“乞丐”一般四处募捐。
1919年,南开大学正式成立了,这是中国第一所正规的私立大学。
南开大学开办之初,他便确立了:“文以治国,理以强国,商以富国”的办学理念。
然而建校容易,经营难,办大学需要大量资金,而学校又不能以赢利为目的。
因时局动荡,连当时国立的北京大学等,都因资金不足而拖欠老师工资。
可他却为保持学校的独立性,坚持私立,为学校经费问题到处找门路。
他经常出入北京各个政权的教育部大门,人们都在背后指着他说,这个化缘的老和尚又来了。
但他并不以此为苦,他说:“我虽然有时向人请求捐款时,被拒之门外,的确有辱颜面,但我并非乞丐,我是为兴办教育而化缘,并不觉得难堪。”
南开大学1919年开学纪念(二排左起第十二人为张伯苓,最后排左起第一人为周恩来。)
他不仅为南开的经费四处奔走,更是为学生教育倾尽所有心力。
他认为:“教育范围绝不可限于,书本教育、智育教育,而应着手于人格教育、道德教育”。
所以,他十分重视学生的道德教育。
他总是教导学生要正直、善良、规定嫖、赌、烟、酒、均属禁戒,犯者退学。
他自己更是严于律己。
有一回,他训斥一个犯禁抽烟的学生,那个学生说:“那您干吗也抽烟? ”
他憋了半天说不出话,然后把手里的烟袋一撅两段,说:“我不抽,你也别抽! ”
从那以后,他真的再不抽烟了。
而他作为教育家,一生说过很多关于做人的妙语:”人可以有霉运,但不可有霉相。”
他说:“人越是倒霉,越要面净发理,衣整鞋洁,让人一看就有,清新、明爽、舒服的感觉,霉运很快就可以好转。”
后来在南开中学的题词中,他写道:
“面必净,发必理,衣必整,纽必洁;
头容正,肩容平,胸容宽,背容直。”
他的的理念就是:“一衣不整,何以拯天下?”
南开大学木斋图书馆
除了道德教育,他还认为:强国必先强种,强种必先强身,教育如果没有体育,教育就不完全。
所以,他也高度重视学生的体育教育。
他是“中国注重体育教育第一人”。
传统塾馆鄙夷体育,可当时还在严修私塾教书的他,就大胆地把体育列为私塾必备课程。
当晚清知识分子还是一袭长袍马褂时,他就要求学生跳高、跳远……实在是令人耳目一新的罕见之举。
而中国人在国际体育比赛中,第一个获奖者就是:他创立的南开中学的学生郭毓彬。
南开大学开办后,他更是在校园里,风风火火地搞起了体育教育。
南开经费常常入不敷出,但在体育教学和设施建设方面,他总是想尽办法,毫不吝惜。
学校不仅修建了大操场,田径场、足球场、篮球场、排球场、棒球场和网球场也一应俱全,甚至连当时还不多见的冰球场也有。
他规定,每周体育课要上三个小时以上。
还明文规定:体育测验不及格,或高三前不习满规定体育课的学生,不能毕业。
张伯苓参加校运动会开幕式,走在队伍前面
他对体育道德也未敢忽视。
他曾对学生们说:
“比赛时当然有胜有败,但应晓得胜败乃兵家常事。
要胜不骄,败不馁。
胜要胜的光荣,若不守规而胜,虽胜不武。
败也要败的光荣,
败若能尽力而不气馁,则虽败犹荣。
否则既输球又丢面子,此乃一无是处。”
在他看来,真正的体育精神,就是一种以积极向上的精神,以豁达乐观的心境,去对待失败的态度。
张伯苓(前排右一)
在他的大力倡导下,体育之风吹遍南开园,校内涌现出不少优秀运动选手。
1935年,以南开队主力队员,和北宁队组成的中北足球队,在参加“爱罗鼎杯”比赛中,连续挫败英国队、俄国队和世界队,获得冠军,成为我国有史以来第一次战胜洋人而夺标的足球队。
张伯苓为学生足球比赛开球
他不仅仅影响了南开的体育,更是影响了全中国的体育教育,鲜为人知的是他还是中国奥运第一人。
是他最早提出了,中国要加入奥林匹克大家庭;
是他最早参与、创建和组织了,“远东奥林匹克运动”;
是他最早提倡奥林匹克教育写入课本。
20世纪20年代南开中学课表
是他最早创建中华全国体育协进会,并长期担任领导人。
1931年,中华全国体育协进会被国际奥委会正式承认为团体会成员,中国从此成为国际奥委会大家庭的一员。
中华全国体育协进会成员合影(前排右三为张伯苓)
也是他最早促成中国奥运健儿参赛,更是他最早发起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次申奥活动。
第10届奥运会上,刘长春在200米预赛中拼搏(第4名)
著名的体育专家郝更生说:
“中国近五十年来的体育史,和张先生有不可分离的关系。
数十年来,先生提倡体育的热忱始终不懈,其精神感召和领导作用对我国体育有不可磨灭的影响。
我国体育能有今日的基础,先生之功甚大。”
南开的校训是:“允公允能”。
而他培养的学生,赤诚爱国,烽火狼烟依然不改本色!
声援五卅运动、声讨三一八惨案等爱国行动中,都活跃着南开学生的身影。
九一八事变前,他的学生们有次居然敢在日本军官面前喊口号,打出抗日标语。
他被要求好好教训学生。
那天,他把学生叫到办公室,就“训”了这位学生这样四句话:
“你们讨厌,
你们讨厌得好,
你们下次还要这么讨厌,
你们下次要更巧妙的讨厌。”
他的这番训话大大激发了学生们的抗日热情。
1935年华北事变后,平津危急,全体300多名南开学生乘火车南下入京请愿,被阻沧州。
同学们在天寒地冻中忍饥挨饿、坚持斗争,向车上旅客宣传抗日救国,连教育部前来劝阻的特派员亦被感动落泪。
《大公报》为此发表短评指出:“南大的学风,在华北是一大特色,这些优秀青年的爱国纯情,可以使人敬佩……不知道要感动全国多少人!”
而在1937年7月,北平、天津沦陷之前,华北地区的爱国学生反日游行也几乎都是由南开学生领导的。
1936年参加“五·二八”游行的南开大学学生队伍
而南开这一系列的爱国行为,却成了日本人的眼中钉。
1937年7月29日,南开大学成了日军炮火轰炸的主要目标。
30日,日军又派出骑兵百余名,及数辆满载煤油的汽车,闯入校园到处纵火。
一时间,红黑相接,黑白相间,烟云蔽天,翘首观火者,皆嗟叹不已!
轰炸之前的南开大学木斋图书馆
轰炸之前的南开大学教学楼——秀山堂
南开大学成为了一片废墟!
仪器设备被毁殆尽,珍贵图书典籍和成套外文期刊洗劫一空,重达13000余斤刻有《金刚经》的校钟亦被劫掠。
据统计,南开校园的房屋、图书、仪器设备等财产物资损失,按战前价值估算共计法币663万元。
因为爱国,他一手艰难创办的南开大学,成为了中国全民族抗战爆发后的第一所,被毁掠并化为焦土的高等学府。
轰炸之后的木斋图书馆
遭轰炸之后的秀山堂
南开大学校钟
南开被毁时他正在外地,这一年,他62岁。
34年经营的学府竟一朝毁灭,可他听到消息后,没有说什么,只是静静地沉默了很久……
其实,早在七七事变爆发不久,他就已经料到南开不保:
“南开凝聚了我一生之心血,战端一开,难以保全。保不住就不保了,决不能向日本人屈服!”
而南开被毁的当天下午,他就表示:
“敌人此次轰炸南开,被毁者为南开之物质,而南开之精神,将因此挫折而愈益奋励!”
他的这一番话又激起了全国的抗日热情,黄炎培在上海《大公报》正告:
尽你们的凶狠,
能毁灭我有形的南开大学的校舍,
而不能毁灭我无形的南开大学,
所造就的万千青年的抗敌精神,
更不能毁灭爱护南开大学的,
中华全国亿万民众的爱国心!
而南开被毁的伤痛还没过去,噩耗又接踵而至!
他的爱子张锡祜为了报国,参加了中国空军。南开被毁后不久,张锡祜就驾驶轰炸机赴前线作战。
最终不幸以身殉职,年仅25岁!
每一次起飞都可能永别,每一次落地都必须感谢上苍。
张锡祜知道当飞行员的危险,早早就为自己的父亲留下了这样一封遗书:
“儿虽不敏,不能奉双亲于终老,然也不敢为中华之罪人!遗臭万年有辱我张氏之门庭!
此次出征,生死早置度外,望大人勿以儿之胆量为念!望大人读此之后,不以儿之生死为念!
若能凯旋,自能奉双亲于故乡,以享天伦之乐。
倘有不幸,虽负不孝之名,然为国而殉亦能慰双亲于万一也!”
听到爱子的噩耗,他缓缓地说道:
“我本人出身水师,今老矣,每以不能杀敌报国为恨,而今吾儿为国捐躯,可无遗憾了。”
丧子之痛,痛彻心扉,可他还不能倒下,中国还没强大,南开更不能倒下!
1938年,为保留中华高等教育之火种,他带领南开师生迁至昆明,
与清华、北大组成西南联合大学,书写了中国高等教育史上最光辉的篇章。
西南联大的故事点击此处
张伯苓与西南联大师范学院师生合影
抗战胜利后,南开搬回天津。
由于资金问题,南开大学从此改为国立大学。
之后短短几年时间,他又以一己之力,带领的南开大学声名鹊起,与公立的一流大学北大、清华并肩而立,堪称中国教育界的奇迹!
他的南开,更是在战火纷飞中为国家培养了一大批杰出人才。
何懋勋是南开学子,在与日军血战中英勇牺牲,时年21岁。
在西南联大烈士纪念碑上镌刻的15位英烈中,南大学子何懋勋名列首位。
在抗日战场上曾出现的沈崇诲、张锡祜、乔倜等空军抗日英雄,舍身为国,血洒长空,而他们也都是南开的学子。
据统计,百年南开中学,先后有49位英烈校友。
其中抗日战争中就有,多达29位校友壮烈牺牲,这在全国各类学校中都是绝无仅有的!
抗战胜利后,国民政府颁发,抗战胜利勋章的第一人就是他。
除了爱国志士,老舍、曹禺、梅贻琦、范文澜、吴大猷等大师也都是南开学子。
南开学校更是培养了,新中国的两任总理,他们就是周恩来和温家宝。
周恩来(前排左一)在南开中学课堂上
温家宝总理曾说:“南开精神一直鼓舞着我,在工作和生活的道路上不断前进”。
当时南开大学在他的努力下,已实现了教育系统化,从小学、中学到大学的全部公学免费。
1948年,大势已去,许多学者都面临是走是留的问题,他也不例外。
一天他忽然收到一封信,上面写道:“老同学飞飞不让老校长动。”“飞飞”是周恩来的笔名,他明白了。
蒋介石更是多次邀请他同去台湾,可他记住了周恩来的叮嘱,更是无法离开他心爱的南开,所以他都拒绝了。
而蒋介石在飞往台湾前夕的1949年11月21日,甚至还亲自登门拜访,力劝他去台湾。
而他淡淡的回绝说:“您抬爱我了。”
他的夫人也说:“蒋先生,他老了,身体也不好,他离不开南开学校和学生们,他不能去台湾,更不能去美国……”
蒋介石见他们夫妇态度坚决,只好怅然若失地起身告别。
新中国成立后,已70岁高龄的他充满了雄心壮志,他说:
“我对未来充满了希望。南开事业是无止境的,发展是无限的。
让我们拿出以往的勇气和不屈不挠的精神,同心协力,使南开在建设祖国的事业中,成为重要的一员。”
1951年2月23日,张伯苓在天津病逝。
人么在清算他的遗产时才发现,这个南开小学,南开中学,南开大学的创始人,居然没有一亩地,没有一分存款。
仅有的全部积蓄,就是口袋里的六块七毛钱。
1986年,南开大学张伯苓铜像落成,张伯苓夫妇的骨灰合葬于铜像后。张伯苓最后的遗愿得以实现。
他一生心系国家,高风亮节,不谄媚、不屈从,行为世范,不汲汲于名利,留德不留财。
他用一生只做了一件事,那就是教育!
知道中国的,便知道有个南开,可知道南开的,却不一定知道有个张校长!
2018年2月23日,张伯苓逝世67周年,这位非凡的中国人,绝不应该被我们再遗忘!
文章转自公众号德国优才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