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葩”,原本是指奇特而美丽的花朵,但自从它被当做一个流行词汇传开后,意思就有些变了。
关于奇葩讨论通常会以“他们到底是怎么存活下来的?!”的终极一问作为结束。
»»» zhizhizhi.com 提示:1. 特价会过期,请赶紧去买。2. 值值值倡导合理消费,不能不停买买买,要买己所需,且要买得值值值!这样的问题其实不仅仅局限于人类社会,自然界的很多异类也同样会引发人类这样的终极一问。
多图预警,流量党速退
我们总是对那些长相可爱,性格温顺的动物抱有巨大的好感,而那些怪异奇特的动物们往往得不到关注。
然而,这些不被人关注的奇葩们才是自然最大的宝藏。
我们的老朋友BBC选出了他们心目中的奇葩动物,把它们鲜为人知的故事塞进了不到1小时的影像中,拍出了这部豆瓣评分9.1的惊艳纪录片。
《大自然里的奇怪动物》
这些入选的奇葩动物个个都是极品,它们要么有非常奇特的外形,又或是与环境显得格格不入,甚至看起来就是一副早就该灭绝的状态。
第一位出场的是一只体型特别夸张的变色龙。
我们谈变色龙几乎一定会谈起它们鲜艳多变的体色,谈起它们为爬树而进化出的各种“装备”。
但是我们的变色龙主角和这两样都不怎么沾边,再加上它令人惊讶的体型,也许你第一眼看见它的时候还真的不会把它当成变色龙。
这只浑身散发着泥土光泽,迈着动感步伐的大眼帅哥叫做枯叶变色龙。
看到它那与身体严重不成比例的纤细小手,想必你也知道它的体型有多么奇特了吧。
它这刚刚好能不被蚂蚁欺负的体型着实令人印象深刻,很难相信它其实仍然是一个捕食者。
侏儒枯叶变色龙是一种完全在地面生活的变色龙,也不知道是什么原因让它们选择了这样艰苦的生活。
它们的爪子仍然保持着适合抓握树枝的样子,并不太适合在平地上爬行。
为此,枯叶变色龙的要将尾巴当做第五条腿才能保持平衡。
生活已经如此艰难了,可它们还要随时提高警惕,一不小心就可能成了大型车祸的受害者。
小心火车!
尽管变色龙拥有双目独立视野,但对于这个大小的动物而言,想要在它们的活动范围内找到异性是一个不小的挑战。
还没等到春天,我们的小主角就已经有些迫不及待了。
看来它的运气不错,不远处正巧有一只肤色白嫩的大姑娘路过,它咽了咽口水,下定决心誓要脱单。
这不是一次普通的奔跑,而是一次足以震惊枯叶变色龙界的大冲刺。
在这之前,它甚至不知道自己原来也可以像博尔特一样奔跑。
追求姑娘显然不仅仅光有速度就行的,一定要眼观六路耳听八方,因为你永远不知道那列差点撞死自己的火车什么时候又会开过来。
这不,这次的大意又差点酿成大祸。
最后的结局很圆满,这位姑娘似乎被我们的主角迅捷的身姿给打动了。
体略小的雄性终于爬上了雌性的背,期待着即将到来的大和谐。
这是一段难得的缘分,小两口从此便会形影不离,因为他们真的很难再遇上其他的同类。
“为了纪念我们伟大的相遇,不如生一窝小变色龙庆祝一下吧”
告别了变色龙“小”两口,接下来该来点“大”的了。
这个用鼻子刨土的家伙有一个很直白的名字——大头鼹鼠。
这是一种一辈子都活在矛盾里的动物。
鼹鼠家族以打洞闻名,它们大部分时间都生活在地下,就连食物也是植物在地底的根茎。
而大头鼹鼠偏偏不这么做,洞是要打的,但是饭肯定要在外面吃。
大头鼹鼠选择了地表新鲜多汁的植物作为长期供应的食物来源。
可是,鼹鼠终究是鼹鼠,它们听力烂视力差,几乎没有什么能在地表活命的技能。
那张硕大的面庞在简直就是最草地里最最亮的星。
和大头鼹鼠生活在同一片高原的埃塞俄比亚狼是伏击的好手。
对这些单独觅食的狼来说,头大体肥的“小聋瞎”无疑是顶级的诱惑。
然而,大头鼹鼠的头并不是装水的,它也有它的计谋。
不一会,它就叫来了它的专属哨兵山岩鵖给自己放哨,不用自己眼观六路耳听八方也能及时逃命。
当然山岩鵖也并不是热心的志愿者,它之所以会为大头鼹鼠放哨也是因为吃了人家从土里刨出来的虫子而已。
充满危险总是能激发出弱者的智慧,那是不是就意味着天堂里满是失智呢?
看看新西兰的鸮鹦鹉你就会得出答案了。
鸮鹦鹉是世界上唯一一种不能飞行的鹦鹉。
即便它们经常张开翅膀欢快地边跑边跳,一副马上就要起飞了的样子,但它们真的飞不起来,再瘦2斤也不行。
作为一只不能飞的鸟,鸮鹦鹉却总是向往树枝上的美味。
可是它们却没有什么高超的爬树方法,全靠用嘴咬住树枝的笨办法才能成功上树,假装自己是飞上去的。
鸮鹦鹉其实有着和其他鹦鹉相同的祖先,只是流落在新西兰的天堂,安逸的生活让忘掉了飞翔这件事。
就连遇到危险或惊吓,它们也只会呆呆地站着,假装自己是个木头鸟。
在人类带上岛屿的各种捕食者和鸮鹦鹉自己的努力下,它们的数量成功地达到了125只的历史新低。
天堂已经不再是那个天堂,但傻鸟还是那只傻鸟。
其实我们也不用太过担心,因为很多时候笨并不是决定一个物种能否延续下来的决定性因素。
一个存活了5亿年的海洋活化石,按理来说总该有点什么逆天的生存技能吧。
可是鹦鹉螺这朵奇葩,不仅没有拿得出手的绝技,甚至可以说是笨的不行。
5亿年了,它们的眼睛甚至都看不见正前方。
鹦鹉螺是章鱼和乌贼的远亲,与它同辈份的兄弟姐妹们早都已经仙去。
和它的那些远亲们类似,鹦鹉螺也长有许多触手,其中一个特殊的触手能通过排水来推动身体前进。
这种推进方式和喷气式飞机类似,在海洋生物界里也并不落伍,算是一种经典的设计。
但问题就出鹦鹉螺前进的方向与它眼睛的朝向是相反的,这也就意味着它没有办法察觉和躲避前方的障碍物。
正如阿甘所说:“生活就像当一只鹦鹉螺,你永远不知道下一次撞到的是什么玩意。”
可能是珊瑚,可能是礁石,也可能是碰一下就翻脸的远房亲戚……
实际上,鹦鹉螺一辈子也看不到自己的前方这种说法是不准确的。
因为鹦鹉螺也可以朝下喷水缓慢地向着眼睛朝着的方向前进。
只不过情况似乎并没有什么改变。
这样撞了5亿年,鹦鹉螺不仅在各种大灭绝中存活了下来,甚至连一点想要改变的意思都没有。
可能这就是VIP玩家和普通玩家的区别吧。
接下来出场的这条毛毛虫就可以算得上是普通玩家,还是乞丐版的普通玩家。
这种毛毛虫生活在高纬度的北极圈内,那里气候恶劣食物匮乏。
作为一条毛毛虫,它的唯一任务就是吃饱肚子,但在这里吃饱是一件要花费好几年时间的大工程。
当短暂的夏季来临,北极灯蛾的幼虫不会浪费一丝进食的机会。
但一个夏季转瞬即逝,白昼越来越短,气温也越来越低,冰霜很快结满了土地。
没有哪条毛毛虫能在一个夏天里就吃到足够多的食物。
这一条没吃饱的毛毛虫躲进了岩石中,只能听天由命。
幸运的是北极灯蛾的幼虫体内能够产生一种抗冻的成分,能让它们抵抗零下70摄氏度的极寒。
等到下一年的夏季来临,毛毛虫的心脏随着冰雪消融又再度起跳。
这一次,它又要抓紧时间寻找食物,在冬季再次到来前吃到足够多的食物。
每一只北极灯蛾的幼虫都要这样重复好几个年头,直到它们的体重能够化蛹。
这一只毛毛虫已经吃了6个夏天,这一年他终于吃饱了。
只不过剩下的时间也不多了,它必须再撑过一个冬天才能迎来生命的绽放。
这是一个特别的夏天,这只7岁的毛毛虫终于走完了它艰苦的讨食之路。
它将在这个夏天化蛹成蛾,完成它生命中最后的使命。
化蛹将用去好几天的时间,它必须抓紧时间,耗去的时间越多将来也就越难找到配偶,7年的光阴容不得闪失。
几天之后,它钻出了茧衣,和自己已经逝去青春作了别,这个夏天也是它最后的日子。
它的后代们将会一遍又一遍地重复这样艰苦的生活。
看完这几个奇葩,不知道你有没有这样的一种感觉:“媚俗的可爱千篇一律,有趣的奇葩才万里挑一”。
文章转自公众号S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