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型血的人更招蚊子?维生素B1能驱蚊?穿白色衣服可以驱蚊?肥皂水可以止痒?这些坊间传言到底哪些是真的,哪些是谣传?今天小编就为大家系统的介绍下蚊子这种生物,和常见驱蚊产品原理及优缺点。
一、蚊子为什么会找上你?
蚊子其实视力不是很好,喜欢弱光,寻找猎物依靠嗅觉,尤其对二氧化碳、乳酸等化合物及湿度尤为敏感。蚊子根据人们呼吸释放的二氧化碳来定位目标,最远能探测到50米外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在较近的范围内,蚊子会根据人们出汗时排出的乳酸、尿酸、氨气以及其他物质来确定目标,而且更喜欢体温较高的人。所以运动、新城代谢快,以及遗传银色导致乳酸代谢高的人,比较容易被蚊子盯上。
除此之外,汗腺发达,体温较高的人,体表乳酸值较高,也比较吸引蚊子。
蚊子有趋暗习性,所以穿深色衣服比浅色衣服更招蚊子,皮肤较黑或发红更易招蚊子。
所以O型血的人招蚊子,维生素B1能驱蚊尚无任何理论和实验层面能证实,穿深色衣服确实更容易招蚊子。
二、驱蚊方式介绍
物理驱蚊:蚊帐、电蚊拍、驱蚊灯、超声波驱蚊器、洗澡降温、待在比你更招蚊子的人身边
化学驱蚊方式:蚊香片、驱蚊液、驱蚊器、驱蚊手环、驱蚊贴等
物理驱蚊最安全,但是活动范围受限,外出时并不太适用;化学驱蚊胜在方便灵活,特别是外出驱蚊有效。一般孕妇或6个月以下的婴儿尽量以物理驱蚊为主。
美国疾病预防与控制中心CDC推荐了四种驱蚊产品:避蚊胺、驱蚊酯、埃卡瑞丁、柠檬桉叶油。
避蚊胺
避蚊胺虽然是农药,但是却很安全。避蚊胺是广泛用于部队,1957年在美国环保局登记注册开始民用,但中国驱蚊液由农业部监管,所以驱蚊液会有农药批准文号,所以一开始就注定是“农药”。微毒,但避蚊胺驱蚊已有近60年历史,美国儿科医师协会认为2个月以上的宝宝可以使用避蚊胺含量在30%以下的产品,只要严格按照说明书使用。
避蚊胺的工作原理:有效地使蚊虫失去对人类或动物发出特殊气味的感官。避蚊胺是胺类,碱性,利于中和蚊虫等叮咬后注入人体的鞣酸,但对皮肤略有刺激。给宝宝使用时,尽量不要直接涂抹在皮肤上,且一天不易超过3次,在没有蚊虫叮咬的场所及时给宝宝清洗掉。
代表产品:欧护、雷达
驱蚊酯
与避蚊胺相比,驱蚊酯属于脂类,对皮肤伤害小,无皮肤渗透性,对皮肤无刺激,且毒性更低。其工作原理也是直接作用于蚊子的触觉器官和化学感受器,使蚊虫不能探测到人体表面的挥发物,从而避开蚊虫的叮咬。因驱蚊酯较避蚊胺具有更高的热稳定性和耐汗性,所以驱蚊酯的有效驱蚊时间也更长。但是也不建议孕妇和婴儿使用含驱蚊酯的产品。
代表产品:花露水
埃卡瑞丁
埃卡瑞丁由德国化工企业拜耳药厂于1998年研制,是被美国CDC 评为除了避蚊胺以外另一种最有效的驱蚊剂。2月龄以上的婴幼儿可以使用埃卡瑞丁含量在5%-10%的驱蚊产品,但这类驱蚊产品国内比较少见。
柠檬桉叶油
这是四种推荐驱蚊成分中唯一一种天然植物成分。柠檬桉叶油主要成分为香茅醛、香茅醇和香茅醇乙酸酯,其中真正有效的驱蚊成分为香茅醇和香茅醛(简称PMD)。但PMD挥发性太高,需要反复涂抹才能生效,所以无法达到长时间驱蚊的目的。但实验对其安全性不足,不建议3岁以下儿童使用柠檬桉。
PMD人工无法合成,只能是柠檬桉树中蒸馏出来的柠檬桉树精油,经由分离、再精炼后所提取成分。精炼PMD所需要的设备特别昂贵,而且柠檬桉树精油本身也不便宜,因此PMD的价格和其他驱蚊产品比起来价格不便宜。其工作原理不是靠浓郁气味驱赶蚊虫,而是一种对蚊虫的神经干扰素,说通俗点就是蚊子闻到会犯晕不敢靠近,而人哪怕食用都不会有任何影响,完全是一种纯天然的驱蚊方式。
代表产品:小蜜蜂(含香茅精油)
大家在购买化学驱蚊产品时请看清楚成分含量,使用是严格按照说明。给宝宝或孕妇涂抹防蚊液时尽量避开皮肤,必要时避开眼睛、耳朵、口腔等部位,有皮炎或有伤口时要避开。能用物理防蚊时及时清洗身上或衣物上的防蚊液。
明天继续为大家讲解日常生活中使用到的驱蚊产品各有哪些作用和问题。欢迎继续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