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东自营一向以正品的保证和良好的服务,被很多用户所信赖,这次却因为这件事,陷入了争议。
据新京报报道称,范先生分三笔订单在京东商城购买了四款京东自营的真力时手表,总价款14.7万余元。购买时商品说明显示表镜材质为蓝宝石水晶,货到后范先生将手表送至中工商联珠宝玉石检测中心检测,检测结果显示为人工合成蓝宝石。范先生认为,京东商城网站宣传构成欺诈,故将京东电子商务公司诉至法院,要求退还货款、赔偿检测费并索三倍赔偿。
对此,庭审中京东电子商务公司称,双方不存在买卖合同关系,尽管涉案产品属京东自营,但该公司仅提供网络交易平台,未参与买卖行为。
法庭一审驳回了范先生的起诉。但认为“京东自营”的概念模糊,容易误导消费者,建议京东在网站上进行解释说明。双方都没有再次上诉。
这件事情虽然告了一段落,京东自营却被舆论的争议所包围,认为京东自营不等于京东自己经营,实属对消费者的欺骗。
京东自营是怎么回事
对于这个问题,京东的官方的回复仿佛是一句绕口令:京东的自营就是京东集团子公司的自营就是京东自营。关于这句话,笔者搜集了一些相关资料,从以下两个方面做一下解读。
第一“京东自营”里的“京东”是指哪个京东?
(京东的经营性网站备案信息)
以上文提到的新闻为例,其中涉及到三个“京东”。其一,是京东商城这个网站的所有者,京东电子商务公司;其二,是涉案商品的销售方,天津京东海荣贸易有限公司;第三,是由北京京东世纪贸易有限公司及其旗下的子公司所构成的京东集团。在京东自营这个概念中,上述的第三个京东,即京东集团,站在台前作为一个符号冠名给京东自营,而实际的商品售卖者则是诸如天津京东海荣贸易这样的,京东集团旗下的子公司。
(京东商城自营商品经营者资质信息公示)
第二,京东自营到底等不等于京东自己经营? 从对京东自营主体的分析,可以对这个问题给出一个非常简单明了的公式来解决:京东自营=京东集团自己经营≠京东商城自己经营。
(图片截自京东官方的回应)
就此来看,此案最大的关键点在于,范先生找错了起诉的对象,要维护自身消费者权益应该将上诉对象更改为京东海荣贸易有限公司。就这一点上,京东电子商务有限公司的应诉,确实无可指责。
对比第三方对接平台,京东自营到底有没有优势
绝大多数消费者选择京东自营的很大一个原因,想必是由于其强大的正品保证。虽然这次事情表明京东自营的商品来自于不同的公司,而非“京东商城”的集合概念,这一点看,似乎与第三方企业对接平台有很大相似之处。但要注意的是,这些不同的公司都隶属于京东集团旗下,一旦产品出现问题,京东一定会有连带性的责任,舆论监督也一定会直指京东。所以在正品保证上,京东的品牌背书至始至终都是存在的。
(京东自营商品的说明:由京东发货,并提供售后服务)
除此之外,京东自营还有很大的优势,就是物流售后一条龙的服务。比起第三方提供的服务,显然这样完整的体系,更能带来良好的购物体验。
仔细来看,说京东自营不等于京东自己经营其实更像是一次标题党文字游戏的狂欢。但无论如何,在这一次的事件中,“京东自营”这个模糊的词语,确实给消费者带来了不少困扰,增加了维权方面的难度,似乎存有欺骗的嫌疑。在这方面,我想京东决不能推卸责任,理应做好后续工作,充分保障消费者的权益。
京东集团自营虽然不等于京东自营,但是京东品牌背书还是有一定保障力,小编个人觉得京东自营商品还是值得信赖的,即使遇到了二手退货商品至少也是有门可诉有路可退的。对于现在的电商平台,大家觉得哪个平台最有售后保障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