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切始于情怀」
每当午夜梦回,遥想当年,就是那个笔者还蹲在宿舍楼里,嘴啃泡面脚踏拖鞋,捧着本CCNA外版书埋头鼓捣交换机的穷学生岁月;也是那个牙膏厂迅驰平台横空出世,真正具有实用价值的802.11g走近大众、WIFI组网方兴未艾的峥嵘年代。
一个春光明媚的温暖午后,和风拂落点点花瓣,飘过刚吐嫩绿的枝头,慵懒的靠在宿舍楼下花园的木长椅上,半杯带着余温咖啡还在散出丝丝香浓,伴着胖企鹅欢快的鸣叫,光标在新建的blogspot代码行间飞速游走,韵律轻快的键盘敲击,依旧掩盖不住四周不时传来的吸气和蚊吟般的议论,偶尔抬起的一对深邃眼眸,也只是淡淡的回应下过往同学惊诧的目光,笔者嘴角不由自主的抖了抖,浮现一个微不可查的弧度,脑海中不断回味着那句透彻心灵的暖人佳句:“瞧瞧你们这些没见过世面的样子!”
虽然笑容依旧那么贱,虽然咖啡还是速溶三合一,虽然右下角的电量提示已经第三次报警,笔者还是淡定的整理了一遍思绪,从容不破的灌完最后一楼水贴,与刚加的陌生好友们互致珍重,在XP经典的关机音中缓缓合上屏幕,长长的一个懒腰也赶不去脸上那云淡风轻又意犹未尽的神色,在大号塌了板独有的踢踏声中,悄悄的我走了,正如我悄悄的来,我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只甩给众人一个高深莫测的风骚背影。
那年,牙膏厂还叫英特尔;那年,移动还在发彩信;那年,康师傅还卖1块2;那年,我实在编不下去了。。。
那年,WIFI就像美联航拖人一样稀有。虽然标准早已提出,但直到802.11g 54M产品的大批面市,才真正把WIFI带进了消费级市场。记得还是穷学生的笔者,率先在宿舍区装了一台D-Link 524,果不其然,装13指数瞬间爆表,牛B程度丝毫不亚于新提了一辆Model X。
俗话说“人比人得死,货比货得扔”,与一众“平庸”的WIFI路由相比,自带思科光环的Linksys WRT54G,就是那个时代站在金字塔顶尖的存在,具备当时最强的硬件设计和性能,并且依托其平台开创的WRT开源项目可谓对后世影响深远,如今著名的第三方固件OpenWRT,DD-WRT,Tomato等都能追溯到WRT54G身上,后来出现的梅林,LEDE,石像鬼,潘多拉等众多衍生分支,都或多或少的继承了当年的代码,WRT54G作为里程碑似的产品,是那个时期玩家们最梦寐以求的无线路由器,没有之一。
作为爱折腾玩家的一份子,笔者自然也不能免俗,无奈读书时囊中羞涩(现在依旧很穷,人生输家),记得买一个400多块D-Link 524当路由器用已经出了一次血,WRT54G对一个穷学生来说已经是天价,虽然后来Linksys出了v2、v3、v4、v5、v6等等一系列缩水版本,但笔者依旧买不起啊,凭着对思科光环的信仰,最后500块入了WRH54G,从此也种下了无尽的怨念。
重拾信仰,再入WRT
毕业后的日子颠沛流离,为了生计四处奔波,Linksys也渐渐消失在视野之中,后来google,才知其境遇也同样窘迫,受人挤兑,最后也只能跑路,退出中国。这期间D-Link、TP-Link、Netgear也曾陪伴笔者左右,但运行最稳定的,还属那台WRH54G,而且硬改、刷机可谓无所不能。只可叹英雄末路,美人迟暮。长江后浪推前浪,一代新人换旧人。随着802.11n的到来,WRH54G还是被请进祠堂开始了吃香火的日子。
时光荏苒,信仰不灭,多年以后,再回首虽已沧海桑田、物是人非,但心中始终存留着对WRT的那一丝执念,始终不曾改变。当WRT1900ac那经典的蓝黑造型再次映入眼帘,心中早已泛起波澜,虽然后来做了多年的Netgear粉丝,但心底里始终留有对WRT的那份牵绊,尽管此时的Linksys已经褪去了思科的光环,转投到新东家贝尔金旗下,但信仰还是需要捍卫的,否则怎么能称之为信仰。
于是乎——Linksys WRT3200acm,也多亏了价格网的特价推送,美亚历史最低价160刀下单成功,转运入手。同样价格国行只能买到WRT1900acs,可谓性价比爆棚。至于保修,自然选择无视,路由器这类产品,除非设计缺陷,硬件很难出问题,再说玩坏了还能自己修。
Linksys的包装中规中矩,采用家族式蓝白配色,“WRT”被突出印刷,和自家EA系列有明显区分。
WRT3200acm作为WRT系列目前的旗舰机,硬件自然都是顶配,采用Marvell平台方案,符合802.11ac Wave2标准,支持Mu-MIMO,CPU为Armada 385,双核主频1.8GHz,比之前的WRT1900acs还高,256M存储空间,512M内存。无线部分802.11n协议可以支持600M速率,802.11ac凭借160MHz信道捆绑,最高可实现2600M速率,总共600+2600=3200Mbps,这也是WRT3200acm名字的由来。
卖点解析:何为160 MHz?
信道捆绑,这个概念始于802.11n协议,也就是把两个相邻的标准20MHz信道捆绑在一起用,组成40MHz的带宽,可以使网络吞吐量翻倍。而到了802.11ac时代,信道捆绑技术更被进一步扩展,在5G频段可以直接组成80MHz频宽,1x1天线即可实现433Mbps速率,比如一款典型的3x3(3t3r)天线802.11ac路由器,5G频段可以提供433x3=1300Mbps的连接速度。
160MHz信道捆绑是802.11ac Wave2标准中的新增技术,它将Wave1中的80MHz频宽,提高到160MHz,从而实现连接速率翻倍,工作模式分为连续160MHz和80+80 DFS两种,WRT3200acm原厂固件提供的是连续160MHz模式。
和其他家的高端路由相比,linksys WRT3200acm由于使用了不常见的Marvell方案,其5G无线部分的布置也相当另类,既不是早期R8000式的双频5G 3x3天线、三流433、1300+1300模式,也不是后来AC88u那种单5G 4x4天线,四流433,1733模式。
WRT3200acm本身采用了4x4天线,拆机也证明Marvell 88W8964无线模块及外围电路部分也都是4x4的设计,按照常理推断其应该具备4串流的能力,但比照88W8964官方资料却推测出只能跑三串流,5G连接速率867x3=2600Mbps,着实令人摸不着头脑。
打开箱子后,内部包装十分简单,机身上连塑料袋都没套,好在盒子四周都有减震泡沫防护,这台WRT3200acm远渡重洋历时半个月来到中国,毫发无伤,包装盒看来是经受住了考验。
附赠扁平网线一条,质量很一般,对于一款全千兆有线网口路由器来说,这搭配十分寒酸。相比之下,网件都是标配超五类屏蔽网线。
Linksys 2.4/5G双频短天线4条,和前作WRT1900系列使用的相同,短小精干,做工精美。根据Anywlan论坛对WRT1900的测试数据,该天线2.4G增益3dBi左右,5G高频段增益勉强能达到5dBi,设计增益并不算高,估计是为了垂直覆盖范围能大点,兼顾多层户型。Linksys还有一款7dBi的天线单卖,只是价格很坑爹。借用Anywlan的测试数据:
WRT原厂和网件经典双频天线对比:
网件这款天线应用在多款经典路由器上,比如R7000/R6900/R6700等,增益5dBi,尺寸上网件占优,做工上WRT更胜一筹,整体金属式螺口,Linksys虽然放弃了TNC接口,但把SMA接口做成这样,也算是用心了。
WRT3200acm开箱全附件合影:
电源输出12V 3A,兼容100~240V输入电压,海淘无压力。
天线装机,定妆照。
接口方面,Linksys很有诚意,全屏蔽RJ45网线口,USB3.0,USB2.0/eSATA二合一口。由于采用了擅长磁盘I/O的Marvell方案,WRT3200acm挂载USB3.0磁盘的传输速度可谓傲视群雄,秒杀市面上任何一款路由器,局域网磁盘读写可以轻松彪上100MB/s,接近千兆Lan的极限,完全可以充当低端nas。而笔者手头的R7000,读/写速度仅为60/40MB左右,差距实在太大。而且额外还保留了eSATA接口,挂3.5寸的硬盘底座也能使用原生SATA接口了,省去了经过USB3.0接口芯片转换的尴尬。
正面LED指示灯,设计感还是有的,起码比大众化的一排小灯要好看。
通电之后的效果,网口、USB都没插,右边部分灯没量全。WIFI指示灯只有在无线信号连接有设备的时候才亮起,有点小意思。只是后来笔者刷了第三方固件,由于目前linux驱动还不算完善,WIFI灯暂时不好用,略尴尬。
WRT3200acm机身顶部设计了大面积的散热开孔,至少看起来还是让人安心的。
机身底部铭牌,Linksys WRT3200acm验明正身。
确认身份之后,直接开拆,毕竟只是一款路由器,拆解还是很容易的,四个橡胶底座处拧下螺丝。
WRT系列经典的开启方式,匣子式外壳。
机壳模具制作精良,缝隙小、暗扣接触紧密,略施小暴力才把上下壳撬开。
下部机壳和主板用螺丝固定在一起,拆解相对容易。
在市面上的高端路由器中,单论做工,WRT系列堪称顶级,虽然性价比不高,但还是把一分钱一份料的道理展现得淋漓尽致。俗话说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笔者手头正好还有块网件R8000的主板,放在一起,做工优劣立分高下。(R8000现在看确实老了点,但好歹当年也是旗舰)
WRT3200acm在无线部分也增加了散热片,这是前作WRT1900acs上没有的。网件R8000为双5G设计,3x3+3x3天线,600+1300+1300=3200Mbps,无线部分布置在PCB背面,仅有屏蔽罩无散热片。
WRT3200acm 2.4G和5G无线电路部分,装有散热片起码心里托底了,有效降低了刷第三方ROM后,调发射功率烧坏功放的风险。
散热器厚度对比,R8000 vs WRT3200acm。其实Linksys自己也在搞缩水,看过WRT1900ac v1的散热设计,才知道什么叫真良心。
Linksys WRT全系列采用全屏蔽RJ45网线口。相比之下,市面上的高端路由器,某些机型居然还在用塑料网口(比如R9000、R7800、EA9200等等),实在说不过去。笔者之前给家里换了网线,由于不是重新装修,其中最长的一根网线接近40米,走线和市电难免有重叠交叉,所有用了Cat6A双屏蔽线缆,以及六类屏蔽水晶头。
实际使用中屏蔽线若是不接地,会起反作用,甚至赶不上非屏蔽网线,于是乎笔者对路由器的网口屏蔽件异常关心,这也是最后选择WRT3200acm的重要原因,毕竟Marvell方案相对冷门,而笔者看好的高通平台产品,网口却全是塑料的。。。
R8000的网口虽然也提供了接地触点,但也仅此而已,屏蔽并不彻底,做做主样子罢了。相比之下,WRT3200acm则专业的多,一个屏蔽件差不了几毛钱,在这种价位的路由器上偷工减料真心不应该。
USB3.0和2.4G无线的互相干扰问题,一直是令各路由器厂家头疼的麻烦事,解决办法无非就是加强USB3.0接口的物理屏蔽,阻断干扰源。在WRT3200acm上,USB3.0接口进行了全方位的金属屏蔽,可以有效抵御和2.4G无线的干扰,而网件则继续着万年的导电胶布事业。
WRT3200acm主板上预留了现成的TTL接口,接上串口线就能用。JTAG也给画了出来,但需要自己焊插针,如下图,修砖无忧。
主板背面,2.4G和5G两个无线模块,还分别配备了128M DDR3缓存。系统内存512M,额外2.4G无线128M,5G无线128M,这就是高端路由器的硬件优势之一,而那些一二百块的便宜路由器,整机能有64M内存就算不错了。
隐藏福利/彩蛋?
完全拆开之后,笔者发现了一个有趣的部分,这是之前各家的评测中没有提到的。在主板上,独立于传统的2.4G和5G无线电路模块,WRT3200acm居然还单独设置了一个PCB天线,甚是奇怪,于是顺藤搜瓜,笔者又发现了一个无线控制芯片专门使用这个天线。
额外的PCB天线位于机身正面LED指示灯之后,上图中绿色馈线连接的部分。对比网上WRT1900系列的拆机图,完全没有这个东西,应该是在WRT3200acm上新增加的。
无线控制芯片Marvell 88W8887,根据产品资料,这应该是一颗全能型芯片。支持802.11ac,蓝牙4.2,NFC,FM广播接收,可惜性能低了些,只有1x1发射,ac连接最快也不过433Mbps。
至于用途,openwrt论坛里有老外声称咨询了linksys的工程师,这路无线模块,是用来配合802.11ac Wave2标准中的DFS(Dynamic Frequency Selection 动态频率选择)功能,专门用来检测外部WIFI信号的,比如路由器根据这个“雷达”反馈,可以动态选择(DFS)出周围环境中干扰最小的80+80MHz或160MHz信道,从而实现最大的传输效率。
如此说来,在Linksys的设计中,这是一路只用来接收外部WIFI信号的电路。在电路布置上,也能看出些许端倪,比如这块88W8887没有配备独立的功放电路,可见其也只是起辅助作用。
如果以上这些只是全部的话,那也没有多少讨论的价值,好在万能的第三方开发者并没有让我们失望。在最新的linux驱动支持下,OpenWRT/LEDE系统已经能够解锁这路WIFI模块,使其能够实现DFS检测之外的功能。
笔者刷了最新的LEDE,已经可以识别出第三路WIFI,并能够正常使用。理论上相当于4x4+4x4+1x1=3633Mbps,只是这路WIFI信号弱了点,毕竟没有独立功放电路,PCB天线也羸弱了些,如下图,天线尺寸不大,增益未知,极化方向未知。如果准备在第三方固件下认真使用的话,可以更换成外置天线,那个88W8887也应该加个散热片了。
拆机全家福,WRT3200acm入手电都没通过,直接开拆,笔者也是拼了。
由于海淘机器到手较晚,网上拆机图已经很全面了,再拆也没有什么新意,于是乎笔者的懒癌就又发作了。更多拆机芯片资料,可以看Koolshare的评测,拆的很详细专业。
混搭乱入、毫无违和感。
原厂&刷机 鱼与熊掌可以兼得
作为一款面向玩家的路由器,能刷只是基本属性,能大胆的刷、放心的刷、愉快的刷,才是核心需求。Linksys的WRT系列产品,不论是低端的WRT1200,还是主力的WRT1900,以及目前最新的WRT3200,都实现了官方支持的第三方固件刷机。所有WRT机型,出厂时已经预置了双分区,可以刷入两个不同的系统,系统间完全独立互不干扰,启动时按照特定方法可以手动切换启动的分区。
切换方法如下:
1、开电源,等待电源灯闪两下,关电源,等三秒,
2、开电源,等待电源灯闪两下,关电源,等三秒,
3、开电源,等待电源灯闪两下,关电源,等三秒,
4、开电源等待其正常启动。
Linksys WRT机型双系统刷机机制,可查看。
原厂系统没什么好多说的,通电开机,进入配置页面,路由器自动检测到固件更新,然后自动升级。
Linksys原厂固件现在对中文支持很好,虽然是美亚购入,但开机默认就自动检测并切换到中文。界面UI很是精美,个人认为比华硕的梅林好看,更是能甩网件几条街,但也仅仅是好看而已。
笔者以前一直认为网件固件太烂,没想到现在的Linksys连网件都不如。功能上,马马虎虎,普通用户是够用了,路由器常用的功能都有,但高级设置比较匮乏。具体笔者不做过多废话,网上各种评测里都有大篇幅的介绍。优点就是稳定,MU-MIMO等无线功能100%好用,硬件NAT默认开启,毕竟是官方出品;
至于缺点,对于笔者来说,Linksys的手机控制app中,USB挂载磁盘目前无法实现私有云访问是最大的硬伤,虽然使用频率也不太高,但华硕、网件早都做到了。再有原厂的ipv6仅有6rd,笔者家的宽带只能6to4,相当杯具,刷你没商量。
WRT的双分区设计确实方便,直接把LEDE刷入第二个分区,需要用原厂固件做对比测试时,可以直接重启切换,不用重新再刷回来,同时也可以选择把原厂固件彻底刷掉,双分区刷入不同的第三方系统。
LEDE是OpenWRT的一个开发分支,作为一个开放的linux核心系统,LEDE可以安装各种OpenWRT的功能组件,除了常规的路由器应用外,其他比如多拨、去广告、脱机下载、迅雷、网盘、挖矿、各种梯子等等,而且不需要太多的linux基础,易用性出色。最重要的,LEDE是基于OpenWRT的开源项目,世界各地有成千上万的开发者参与其中,在GitHub上总能找到些你想象不到的功能。
去年年底时,Linksys向OpenWRT社区的资深开发者免费送出了54台WRT3200acm,这使得WRT3200acm第三方固件的开发进度大大加快,再加上之前WRT1900系列打下的良好群众基础,以及Marvell芯片linux驱动的逐渐完善,使得目前版本的LEDE无论在稳定性还是实用性上都已进入了理想阶段。
国内也有一部分开发者,在恩山,koolshare等几个论坛公开发布自己编译的LEDE版本,集成了大多数常用功能模块,易用性不错,非常适合初学者一键刷机后使用。
笔者刷了LEDE社区新出的SNAPSHOT版本,由于是白板系统,配置上略微麻烦些,需要SSH装入LuCI,然后装入block-mount、samba、upnp、adblock、SQM等组件,好处是完全自主按需添加,不用担心刷别人的ROM被夹带私货。
WRT3200acm在LEDE系统下对USB3.0驱动的很好,无需再安装额外组件,笔者的15块钱地摊移动硬盘盒,读写都可以80MB/s,完胜之前的R7000,而且网上国内外多家媒体评测,磁盘读写速度都在百兆左右,这是要重新买硬盘的节奏吗。
无线部分,连续用了也一多星期了,目测稳定性还不错。配置选项丰富,国家地区随意切换,所有信道都能使用,信道捆绑频宽设置也比原厂更自由,发射功率没有任何限制,最大可以输出30dBm到1000mw。相比之下,原厂固件普遍会受到各国家地区标准的限制,比如很多路由器切到著名的“澳大利亚”,最大也才25dBm(300mw),而WRT3200acm在LEDE系统下的状态,可以称之为无法无天了。笔者没有别墅住,用100mw信号基本就覆盖的就很好,1000mw也就是尝试尝试,没必要常年开那么高功率给邻居蹭网用。
SQM智能队列管理是个很棒的功能,对比传统规则式QOS,SQM可以自动根据流量判定数据包优先级,有效降低网游延迟,说的直白点就是智能判定小包应用,挂pt不影响看视频等等,而且这是一个开源项目,算法规则都可以根据需要自己修改,目测网件最近搞的动态QOS也是用到了这个项目的技术。
折腾只是才刚刚开始,OpenWRT/LEDE是一个可玩性很高的系统,稳定性测试完毕之后,笔者会陆续添加各种功能性应用,比如挂PT,dlna,配置iptables,还有某些不可描述的爬高工具,最终目标就是替换已服役多年的R7000成为家庭网关,老迈的R7000则将被桥接到楼下当AP使用,干点轻松活去吧。
高端路由的生存现状
高端路由器的技术规格和硬件性能,普遍超前于同时期的消费级终端设备。比如1900速率的路由器几年前就开始大卖,但也就直到去年,802.11ac终端才开始大面积普及,而且这些手机、电视盒、笔记本等设备,普遍还都是2x2的天线设计,最快也就867Mbps的连接速度。在台式机上,能够发挥路由器最大性能的3x3、4x4网卡,目前也就只有华硕的PCE-AC68/AC88,其零售价格没比路由器便宜多少。再有就是些淘宝上的小作坊改造卡,价钱是不贵,但找驱动真成问题。
在这种大环境下,WRT3200acm作为WRT1900系列的加强升级版,虽然支持最新的802.11ac Wave2标准,但好马配不到好鞍,目前市面上支持MU-MIMO的终端并不多,PC网卡选择可以参考这里。至于支持160MHz频宽的成品设备,目前还没有发现,WRT3200acm暂时还只能当作1900规格的路由器来用。想应用160MHz频宽,眼下最靠谱的方法就是再买个一模一样的路由器组网,这就是技术超前带来的尴尬,也是现阶段高端路由领域的常态。
海淘到手一个多星期了,归纳下WRT3200acm的优缺点,后续情况再探再报。
优点:
1. 硬件性能强大(1.8G双核,512M内存,256存储空间),接口齐全,做工良心;
2. 支持802.11ac Wave2标准(MU-MIMO、160MHz频宽),天线规格4x4+4x4+1x1(1x1需配合第三方固件);
3. 出厂提供双分区双系统,官方可刷第三方固件(OpenWRT/LEDE、DD-WRT、Tomato等);
4. USB3.0磁盘读写能力地球最强,秒杀所有无线路由,适合做简易NAS。
缺点:
1. 采用的Marvell平台方案,略显冷门;
2. 160MHz技术在天朝前途未卜,行货能否上市,还看国家相关无线电标准的制定;
3. 原厂固件高级功能较少,和硬件水平严重不匹配;
4. 性价比不高,全凭信仰支撑。
文章最后,笔者还是要奉劝各位:如果不准备刷机,千万别买WRT路由器,纯属浪费金钱。如果还在纠结原厂与第三方的功能差别,WRT会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因为Linksys固件已经烂到生无可恋;如果就是冲着第三方固件而来,那恭喜你选对了,市面上没有比WRT再合适的硬件平台了,May the Force be with you.
参考资料:
1.How To Buy A Wireless Router - 2017 Editionsmallnetbuilder.com
2.Linksys 领势 WRT3200ACM 无线路由器开箱评测 koolshare.cn
3.Linksys WRT1900AC专业评测报告 anywlan.com
4.Linksys1900系列刷机方法及注意事项 myopenwrt.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