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楼主主要给大家展示的是 SIGMA 适马 ART 14-24mm F2.8 DG HSM 超广角变焦镜头,楼主将给大家展示该镜头的整体外观和做工细节,并和同样是超广角变焦镜头的 Nikon 14-24mm f/2.8G 作一个对比,展示两颗镜头在锐利度、星芒、色散……等等方面的拍照效果对比,分享该镜头的拍摄样张,总结楼主的入手体验。
说到现代有名的全片幅超广角镜头,2007 年Nikon推出的14-24mm f/2.8G 绝对会在镜头的历史上记上浓墨重彩的笔,这颗镜头是当时最广的变焦镜头,同时也是10年来光圈最大的超广角变焦镜头。虽然近年相继有更广的Canon 11-24mm f/4L,或者是各家厂商做的16-35mm f/2.8,但到去年底为止依然只有一颗 14-24mm f/2.8 镜头。
不过直到今年年初,Sigma 适马也推出了一款14-24mm f/2.8 DG HSM,同时支持Canon EF接环与Nikon F接环。焦段与光圈与Nikon 1424完全相同,但强调的是“零变形”的表现与锐利的画质。
本文将给大家简单介绍 Sigma 的这颗镜头,还将它与称霸长达10年的 Nikon 14-24mm f/2.8G 做个比较。
希望能给想要入手一颗超广角镜头的朋友一点参考。
我们先来看看Sigma 14-24mm f/2.8 DG HSM的外观。之后跟N1424也做外观比较,然后再进入实拍测试。
这颗镜头,让我想起一样是胖嘟嘟的Sony 12-24mm f/4G,前端的莲花型遮光罩加上又大又突出的前玉,镜身也很粗胖。但Sony 1224G是轻巧的565g,但Sigma 1424则是会让人有点却步的1,150g。是颗又大又重的玻璃球。
相机攻略好文阅读
镜身具有防滴防尘设计,镜头的侧面每一处开口都能防止沙尘或水滴侵入。(但镜尾不行)
镜片组成为11群17枚,里头总共用了3片类萤石超低色散镜片(黄)、3片低色散镜片(蓝),以及2片大型非球面镜片(红)。
镜尾处没有光圈拨杆,代表这是具备电磁光圈的镜头。后玉在变焦时会前后移动。
镜头尾端有一片黑色的橡胶环,不太容易看出来。
镜头的最近对焦距离为26CM。
镜头侧面是AF/MF切换钮,同时支持全时手动对焦。没有防手震。
前玉直径接近8CM,会在广角端14mm时呈现最突出的状态。
遮光罩内部有消光锯齿纹,可以减少进入的反射。
Sigma的14-24mm f/2.8很明显的比Nikon胖,而且变焦环很细,阻泥感也比Nikon来得紧很多。整体来说我比较喜欢Nikon 14-24mm f/2.8G的手感。
Sigma与Nikon的14-24mm f/2.8两颗镜头的前端都是向外突起,也都是莲花型不可拆的遮光罩,官方也没有滤镜的套件。关于这点还是Canon会想得比较周到,11-24mm f/4L在镜头尾端做了后插式滤镜架。
另外,Sigma有一个特别的小功能:
如果摄影师有拍摄VR影片的特殊需求,你可以将1424送回Sigma原厂,他们可以把遮光罩换成这种“光头式”遮光罩,也就是完全没有抗耀光与鬼影的功能。舍弃莲花型遮光罩的意义,是怕遮光罩的影子或画面会影响到另外一颗镜头的画面衔接。
另外一点是Sigma的光圈控制是电磁式,而Nikon 14-24mm是传统式的光圈拨杆。两者的差异在于,电磁光圈是用电子讯号去驱动光圈叶片,在取下镜头时光圈会是全开的状态;而传统式光圈则是用机身的光圈连动杆去推动镜尾的光圈拨杆,取下镜头时光圈会是缩到最小的状态。上图可以看到两者的光圈在未使用时的大小,一个是f/2.8,另一个是f/22。
Sigma
Nikon
相机攻略好文阅读
锐利度的部分,相机设定为Picture Control标准,边晕控制关闭、变形控制关闭、主动式D-Lightin关闭。以最原始的方式呈现镜头的锐利度。
以下方为广角中央、广角边缘、望远中央、望远边缘共四组,每组以f/2.8-22有7级光圈、用56张照片来比较两颗镜头的差异程度。
Sigma 14mm
2.8
4
5.6
8
11
16
22
Nikon 14mm2.8
4
5.6
8
11
16
22
请各位注意,拍锐利度照片时天空部分有云在移动,所以画面的色温与对比度会受影响,但不会影响锐利度。不过有趣的是两颗镜头的色温不太一样,请各位仔细的观察看看。
两颗镜头在广角端中央的画质都是非常好的,表现不相上下。
相机攻略好文阅读
Sigma 14mm
2.8
4
5.6
8
11
16
22
Nikon 14mm
2.8
4
5.6
8
11
16
22
相机攻略好文阅读
Sigma 24mm
2.8
4
5.6
8
11
16
22
望远端中央的部分,两颗镜头的表现也与广角端中央的部分一样,表现不相上下。
Sigma 24mm
2.8
4
5.6
8
11
16
22
Nikon 24mm
2.8
4
5.6
8
11
16
22
望远端的边角部分,Nikon的表现较软,在缩光缩到f/8的情况下才能够完全把造成画面模糊的球面像差消除掉。而Sigma的画质要来的扎实很多。
其实不是Nikon太弱,11年前、当时DSLR主流还是D3/D700等等这些1200万像素相机的时代,拿到4570万像素的机身上头还有这样的表现,真的不是Nikon弱,而是他们当初走到真的很前面。Sigma现在拿出这样的锐利度也真的只是刚好而已。但也不得不说,Sigma这颗镜头在锐利度上的表现真的很厉害,连最边角的光圈全开时都是锐利的。各位务必要记得,这是一颗变焦镜头,不是定焦镜。
Nikon D850的机身内并没有色散抑制的选项(感谢老天我可以少做一次图)。我找了一个逆光的场景,仅用两颗镜头的广角端拍摄。用各级光圈来做分别。
Sigma
2.8
4
5.6
8
11
16
22
Nikon
2.8
4
5.6
8
11
16
22
两颗镜头的色散都是“趋近于0”,仅仅只有Nikon在f/16与22有非常轻微的紫边。不信吗?就连建筑物边缘受到阳光反射的区域,这种普通镜头可能会死得很惨的地方,在这两颗镜头中都是没办法见到紫边的,色散抑制非常、非常的优秀。
S 14mm 2.8
N 14mm 2.8
S 14mm 4
N 14mm 4
S 14mm 2.8修正
N 14mm 2.8修正
S 14mm 4修正
N 14mm 4 修正
S 24mm 2.8
N 24mm 2.8
S 24mm 4
N 24mm 4
S 24mm 2.8修正
N 24mm 2.8修正
S 24mm 4修正
N 24mm 4 修正
边角失光的部分,楼主有分未开边晕控制(左半边),以及有开边晕控制:标准(右半边)。我觉得两颗镜头表现差不多,不过楼主发现相同曝光下Nikon的画面会来的亮一些,所以各位在看边角失光时务必要把这点考量进去才是。
先来一组最基本的。这是某大学的一面玻璃墙,上头分隔的金属架很适合用来测试变形。Sigma在这颗镜头最自豪的就是变形抑制,而这也是拍建筑、室内空间摄影师所在乎的。所以我们在这个部分要一次看五组变形,每组都有广角端与望远端的表现。
Sigma 14mm
Nikon 14mm
Sigma 24mm
Nikon 24mm
很明显吧?Sigma在广角端的变形控制相当优秀,虽然没有100%直线是直线,但对于一颗14mm的镜头来说这真的已经很厉害了!!
顺带一提,各位有注意到画面的色温吗?这些都是用相同的色温数值拍的,但拍出来的照片有暖有冷,各位有发现吗?本篇文章所有的比较照片其实都有一样的特色,也请各位留意。
Sigma 14mm
Nikon 14mm
Sigma 24mm
Nikon 24mm
在看变形差异的同时,也请注意Nikon在广角端会比Sigma的来得更广一点,但望远端的部分Nikon又会来的更远一点,但望远的变形依然是Sigma较优秀。
Sigma 14mm
Nikon 14mm
Sigma 24mm
Nikon 24mm
这组我刻意要看画面最左边的线条,这也是本篇变形测试中最明显的一组照片了。Sigma很明显的比较直,不论是广角端或望远端都会有相似的结果。
再来一组,一样也是该大学的建筑:
Sigma 14mm
Nikon 24mm
Sigma 14mm
Nikon 24mm
最后一组,如果你是建筑摄影师,而且很幸运的找到一个高处可以拍下一整栋建筑的话:
Sigma 14mm
Nikon 14mm
这组照片我只有使用14mm拍摄,当时因为是稍微逆光,所以我还用了HDR D-Lighting拍摄。这组我想点出两者的差异。注意看画面最下方的部分,Nikon的14mm硬是可以多出道路的一条水沟盖,我想这样的差异大概有0.5-1mm的焦段差异,其实并不小。
不过换个角度想想,如果你在Photoshop上对Nikon的14mm做变形校正,其损失的焦段可能也差不多刚好就是等于Sigma的14mm表现。如果你在乎的不是变形,而且不后制做变形校正的话,Nikon的确可以拍得比Sigma更广。
等等,为求真理,楼主另外用Photoshop做一组镜头校正来试试看:
Sigma 修正
Nikon 修正
Sigma与Nikon都各自做了非常些微的变形校正、旋转与软件自动辨识的裁切。在修正之后可以看得出来,Nikon的14mm还是稍微广了一点点。所以就算是修正过后,Nikon 14-24mm f/2.8还是要来得更广喔。
如果不做变形修正的话,每一组画面都是Sigma能够做到更好的变形抑制,无论是广角端与望远端都是如此。
镜头相关阅读
两颗镜头分别有不同的放大倍率与最近对焦距离。而在相同焦段下,Sigma能够比Nikon把东西拍得更大,同时也能够靠得更近。不过差距真的很细微~
Sigma 24mm 0.19x 26cm
Nikon 24mm 0.15x 28cm
Sigma 2.8
4
5.6
8
11
16
22
Nikon 2.8
4
5.6
8
11
16
22
Sigma的星芒基本上属于发散型,从f/8开始就有,针数规律平均。而Nikon从f/2.8开始就有星芒,属于收敛型,但每一支针都会再细分两支出去。
这次的实拍照片其实有一小部分是用Canon 5D4拍的,因为其实最开始我拿到的是EF接环的版本,但我实在没时间测,所以只出去拍了一点点照片。
正式测试的时间也真的很短,只有三天,我把大部分心力都拿去跟Nikon 1424做比较,所以照片就拍的比较随性一点,请各位见谅。
Canon EOS 5D Mark IV 14mm ISO100 f/8.0 1/320s
Canon EOS 5D Mark IV 14mm ISO100 f/8.0 1/320s
Canon EOS 5D Mark IV 24mm ISO100 f/8.0 1/200s
Canon EOS 5D Mark IV 14mm ISO100 f/8.0 1/160s
Canon EOS 5D Mark IV 14mm ISO100 f/8.0 1/250s
NIKON D850 14mm ISO64 f/8.0 1/100s
NIKON D850 14mm ISO90 f/7.1 1/100s
NIKON D850 14mm ISO100 f/2.8 1/100s
NIKON D850 14mm ISO64 f/2.8 1/320s
NIKON D850 24mm ISO64 f/8.0 1/160s
NIKON D850 24mm ISO160 f/14.0 1/100s
NIKON D850 14mm ISO72 f/8.0 1/100s
NIKON D850 14mm ISO64 f/8.0 1/125s
NIKON D850 24mm ISO64 f/8.0 1/320s
NIKON D850 14mm ISO64 f/8.0 1/1000s
NIKON D850 14mm ISO64 f/8.0 1/50s
NIKON D850 14mm ISO64 f/8.0 1/100s
NIKON D850 23mm ISO64 f/8.0 1/125s
NIKON D850 21mm ISO450 f/8.0 1/100s
NIKON D850 14mm ISO1000 f/5.0 1/100s
NIKON D850 24mm ISO140 f/8.0 1/100s
NIKON D850 14mm ISO64 f/8.0 1/200s
其实本来这篇是不想拿Nikon来比较的,因为做比较很辛苦又花时间。但我自己手边就有一颗Nikon 1424,全世界也就这两颗14-24mm f/2.8 ,今天不比,国外媒体也会抢著比。
所以就借了便宜的 D850,拼命在三天之内把这篇赶出来。照片或许不够好,但应该可以让各位抓到这两颗镜头的特色。
Sigma
Nikon
先帮各位划重点,在完全相同的设定下:
Sigma的色温会比Nikon更暖,或,Nikon的色温会比Sigma更冷
Sigma的亮度会比Nikon来得暗约1/3EV
Sigma在广角、望远端的变形控制都更优秀
Sigma的光圈全开都是可用光圈,就算画面的最边角也是
Nikon的14mm会比Sigma的14mm更广
两颗镜头的色散抑制都做得非常好
Sigma的近拍放大倍率更优秀
对焦速度没有明显差异
整体来说,Sigma虽然不算是全盘皆赢,但关键的点也拿得差不多。变形控制与边角锐利度是楼主觉得差异较为明显的地方。其余的部分我倒觉得没有差非常多。
不过有个有趣的地方是,一样是14mm,Nikon可以做得比Sigma更广,但Nikon变形比较明显。但就算是把两张完全相同焦距下拍的照片用Photoshop做变形校正,Nikon依然是会比Sigma再广一点点。所以不管你是修图或不修图,目标就是尽一切可能的广,你可以选择Nikon。
再来说锐利度吧,上面的展示中可以清楚地看到差别,其实是因为我用的是4570万像素的D850,如果你的器材是2400万像素,我想除了变形、色温之外,应该很难看得出来两颗镜头之间的差异。它们都是非常棒的镜头,但如果你手边的只有高像素的机身,那么Sigma 14-24mm f/2.8 的确能够提供整体上较好的表现。
最后,Nikon的超广角镜皇真的该改朝换代了。拿一颗2007年的镜头来跟2018年的做比较当然不公平!
但楼主有得选吗?在2018年以前,全世界就只有一款14-24mm f/2.8,这10年的岁月,如果你想要f/2.8的超广角大光圈镜头,就只有Nikon这一颗。就算是Canon或Sony推出了超广角变焦镜头如11-24mm f/4L或12-24mm f/4G,他们都是用更广的焦段搭配小一级的光圈,如果要f/2.8就只有16-35mm可以选。
至于C家、S家是做不到,还是不想做,但Nikon的确是在这个焦段/光圈组合上领先别人很多,而且是很长一段时间。
但说实在的,Nikon超广角镜头的更新速度实在是太慢了,慢到这11年来除了14-24mm f/2.8G以外,Nikon只出了2颗全片幅超广角变焦镜头(不计鱼眼),分别是2010年的16-35mm f/4G VR、2013年的18-35mm f/3.5-4.5G。
而14-24mm f/2.8就只有一代而已,从未更新。更早的一个版本是1999年的17-35mm f/2.8AF-S、再更早是1993年的20-35mm f/2.8D。不论是以更新的速度来说,或者是跟对手比起来说,Nikon的超广角更新速度都还是太慢。
拿Canon来说吧,16-35mm f/2.8L总共有3代,2001一代、2007二代、2016三代,2014还有一款16-35mm f/4L IS;接着还有2015推出的11-24mm f/4L 超广角,相对来说Canon 用户的选择比较多,就算是Sony也在一年之内推出了16-35GM跟12-24G呀!
也因为不断的推陈出新,所以能确保这些镜头可以跟得上高像素的脚步,它曾经辉煌过很长的一段时间,但现在已经出现了优秀的挑战者。
你看小黑系列都已经出到第七代、24-70mm f/2.8也已经是第二代了,14-24mm f/2.8G看起来真的有点孤单。我认为Nikon如果想要顾好这个焦段的使用者,必须要加紧脚步赶快端出下一代的超广角镜皇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