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我们要和大家分享的是6英寸以下手机的选购要点,文章的内容包括:全屏幕设计提升可视空间、使用需求是否有特殊偏好、照相优先考量相机功能和像素、音色效果双喇叭更立体、耐摔防水是户外活动者的首选、选择足够的储存容量,一般128GB即可、手机重量越轻越好,以160g为基准、熟悉的系统或品牌使用更顺手。
智能手机是现在人几乎人手必备的物品,不仅是用于拨打电话、传送讯息和E-mail等通讯用途,手机的功能早已涵盖生活中的各面向;除了常见的摄影、听音乐等娱乐功能,有了移动支付后,甚至能当成电子钱包来使用。正因如此,现代人如今大多手机不离身,而在此前提下,喜爱轻便出门的使用者,特别适合购买6英寸以下的手机。
虽然大屏幕手机好像是趋势,但由于6英寸以下的手机不仅容易握,也比较适合放进口袋。因此目前知名手机大厂如小米、Samsung、OPPO和Asus皆仍有推出6英寸以下的手机款式,iPhone13 mini屏幕尺寸也仅5.4英寸;而SONY Xperia 5 III同样主打小屏幕旗舰机种。本文就要带大家认识6英寸以下手机的选购要点和推荐商品,购买前阅读可加速找到喜爱的商品。
我们还会在下文中推荐十大6英寸以下的手机排行榜。
手机相关好文阅读
选择6英寸以下手机时可从喜爱的品牌下手,再参考手机的其他机能来选择,便可加速挑出让自己满意的商品。
虽然是小尺寸的手机,但如果加上了「全屏幕设计」,在使用时对视觉来说就有提升的感受。目前常见的款式包含将手机屏幕向两侧外扩的窄边框,以及将屏幕往上推到手机最上侧的无浏海、无挖洞设计,或是让前镜头可升降,藉此空出画面的可视空间。
而即便尺寸相同,屏幕比例也会影响实际上用的画面大小,例如早期iPhone由于要保留Hone键的空间,一支5.5英寸长的手机屏幕实际上却只有4.7英寸。追求手机尺寸小、但屏幕比例大的人,建议可挑选18:9的全屏幕。
除了一般的打电话、传讯息外,有些使用者对手机有特别的要求,以下列出四点常见特色,可依自身需求列为选购指南。
现代人多半将手机作为相机来使用,因此平时热爱拍照的人不妨确认镜头是否有支持广角、微距等功能,毕竟6英寸以下手机由于机身空间较小,镜头的数量也会受到压缩。另外需注意的则是防手震功能的部分,目前市面上常见用于手机的技术分别是「OIS光学防手震」和「EIS电子防手震」,前者可随时维持清楚的对焦;后者则是有程序可修正模糊,适用于动态影像。
如果想用手机拍出好照片还可考量是否有特殊模式,例如iPhone的人像模式可让拍摄主角更立体、Samsung的挥手自动拍摄模式可在远程状态下自拍。
手机相关好文阅读
习惯玩手游的使用者则需要特别关注「画面刷新率」和「触控采样率」,前者顾名思义是屏幕更新的数率,多用赫兹(Hz)来表示,例如:120Hz意指每秒会更新120次画面;故数值越高代表每秒更新越多次,画面越流畅。目前最常见落在60Hz~144Hz之间,也曾有厂商推出240Hz的规格。
触控采样率则是指手指点击屏幕后的反应数率,同样是越高代表越灵敏,且该数值必定会大于或等于画面刷新率,如此才能确保手机可流畅使用。
某些小型机种可能会省略耳机孔的设计,但目前大部分的人习惯用耳机听音乐,且对追求音色的人来说,外接喇叭或是使用高音质耳机仍是享受手机音乐最佳的方式,因此享受音乐的人需要在购买前特别留意这部分。
而如果独自在家或是不打扰到其他人的情况下,能用手机拨放音乐也不失为一大享受。注重音色效果的使用者可选择有双喇叭或是强调立体声的款式。此外,手机喇叭的功率也是考量的一大重点,会影响到手机播放音乐和闹钟的声量大小。
手机相关好文阅读
由于手机对大家的重要性逐年提升,保护性和机能性也成了选购时的重要考量。特别是针对经常进行户外活动,或者特别容易摔落手机的人来说,防水和防摔功能更是必备。可参考手机介绍中提及的IP值,其后会接两个数字,第一个数字为防尘指数、第二个就是防水系数。
目前市面上最高等级为IP68,该指数可确保完全密封防尘,以及可在水下1.5m处防水30分钟。倘若对原有手机的保护力仍忧虑,也可以在额外购买抗震防水的保护套。
决定手机的储存容量时必须先思考平时的使用习惯,例如经常使用手机摄影的人,或是要下载大量APP的使用者,最好可以购买256GB以上或选择可加装存储卡的机种比较适合。建议可在更换手机前确认旧手机使用容量多寡,藉此更精确地判断适合的容量。倘若购买后真的发现容量不足以使用,也可再透过额外加购云端储存空间的方式来释放手机容量。
如果手机本身有使用不锈钢、玻璃就会让重量大幅提升。既然已经选择了屏幕较小的手机,想必也会希望手机重量轻薄不造成额外的负担,要放在口袋或是随身小包中也较为合适。目前iPhone等主流手机重量超过200g的不少,如果再加上手机保护壳将更为沉重;追求轻量化的读者不妨可考虑重量落在160g上下的手机。
由于智能手机已问世近10年,相信有不少使用者会有自己惯用的系统;目前手机最主力的两大系统为Android和iOS,由于操作方式有不少落差,转换后难免有磨合的阵痛期,故假如选择原有品牌便可省去重新适应新系统的时间。
因此挑选6英寸以下手机时,最简单的便是先从熟悉、喜爱的品牌下手,查看该品牌是否有推出适合尺寸,而如果是iOS系统的惯用者则要留意后期新机的尺寸普遍大于6英寸,想找6英寸以下的iPhone可从mini系列下手。
手机相关好文阅读
阅读完6英寸以下手机的选购要点后,若想再进一步解惑,不妨参考以下所列之常见问题,将能使选购过程更为顺利。
6英寸以下的手机较常见为5英寸、5.5英寸和6英寸,而所谓「英寸」的长度指的其实是屏幕对角线距离,而非屏幕本身的长和宽。因此即便是同样屏幕大小的手机,也可能有不同的长宽,如果需要知道确切数据,建议以欲购买之商品规格为主。
手机的售价并不只受到屏幕大小左右,而是取决于品牌、功能等条件,因此需综合评估而非一概而论。若是不同品牌相比,6英寸以下的手机并不一定会比较便宜,但若是在同一品牌中,屏幕较小的手机通常售价会较低。
手机相关好文阅读
长辈通常阅读会比较吃力,小屏幕的手机一样可以把字体放大后让长辈使用,但也要留意触控范围是否偏小。若不在乎轻便性,长辈使用大屏幕的手机会比较合适。
智能手机随着功能越来越多,手机的尺寸、屏幕大小也随正比上升,目前主流品牌多数产品都在6英寸以上。但6英寸以下手机仍然有其市场,因确实较符合人手握的大小,放入口袋、小包也比较没有负担,故仍是年年有新款推出。希望本文提及之选购要点和推荐商品,可协助读者在众多同质性手机中,快速找到最符合自身需求的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