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non RF 70-200mm f4L IS USM 镜头除了拥有高解析力与7.5级的双重防手抖之外,紧凑的尺寸与轻量化镜身则是它的最大卖点。在对焦系统方面更搭载了双Nano USM,提供迅速且安静的对焦表现,不论是拍照或录像都能派上用场。本文将从外观和细节开始说起,也给大家准备了EF 70-200mm f/4L IS II USM来一较高下。
Canon RF-Mount 的变焦小三元之一RF 70-200mm f4L IS USM 镜头即将开卖啦!这颗RF版本的小小白IS除了拥有高解析力与7.5级的双重防手抖之外,紧凑的尺寸与轻量化镜身则是它的最大卖点。在对焦系统方面更搭载了双Nano USM,提供迅速且安静的对焦表现,不论是拍照或录像都能派上用场。
可说是性价比极高的RF变焦镜,这次针对它的近拍能力也有加强,提供最近60厘米的对焦距离,藉此达到0.28x的最佳放大倍率。楼主自己平常工作还在用中望远变焦镜就是EF版的小小白IS一代,因此更能体会f/4恒定光圈所带来的便利度,虽然没有f/2.8的背景虚化能力,但轻巧画质又稳定,长时间追焦体力负担也不会过大,所以RF-Mount的RF 70-200mm f4L IS USM自然也是备受期待!更重要的是我也备妥了EF 70-200mm f/4L IS II USM来跟新世代小三元一较高下。
RF 70-200mm f/4L IS USM
EF 70-200mm f/4L II IS USM
搭配遮光罩70mm
搭配遮光罩200mm
首先我们来看看RF与EF的外型差异,RF因采用外变焦结构,在体积上有明显优势,携带时也更加方便,EF的内变焦设计固然帅气,且能大幅降低入尘的机率,不过以同样支持防尘防滴的规格来看,RF的轻量化路线还是较为吃香,跟多数的MILC镜头同样没有「对焦指示窗」的设计,对焦距离可直接显示在EVF或LCD上。
RF 70-200mm f/4L IS USM「体积/重量」分别是「83.5 x 119(mm)/695克」,EF 70-200mm f/4L II IS USM则是「80×176(mm)/780克」,不论是长度或重量新版的RF 70-200mm f/4L IS USM都更有吸引力,收合后的长度缩短32%,不过从上图可以发现RF 70-200mm f/4L IS USM在最望远端200mm的时候,长度与内变焦结构的EF 70-200mm f/4L II IS USM可以说是等长。
此外RF 70-200mm f/4L IS USM有趣的地方就是遮光罩也跟RF 70-200mm f/2.8L IS USM同样选择醒目的白色涂装,不过这款ET-83G(W III)遮光罩并没有提供滤镜的操作开孔稍嫌可惜,不过还是保有遮光罩的解锁键。
为了要拿EF 70-200mm f/4L II IS USM来跟RF 70-200mm f/4L IS USM进行较量,因此EF 70-200mm f/4L II IS USM需加装「镜头转接器EF-EOS R」,才能装在EOS R5身上,但Canon厉害的一点就是经过「转接环」之后的自动对焦速度几乎不受到影响,且一样支持流畅的眼部对焦。
同为77mm
9枚光圈叶片
RF 70-200mm f/4L IS USM光学结构
EF 70-200mm f/4L II IS USM光学结构
这两颗镜头的口径同为77mm,但因为一个是外变焦一个是内对焦的缘故,可以发现RF 70-200mm f/4L IS USM的镜片分布比较紧凑,至于EF 70-200mm f/4L IS II USM则在比较后面的位置。RF 70-200mm f/4L IS USM的光学结构为11群16枚,内含4枚UD超低色散镜片以及ASC空气球体镀膜,红框代表的是防手抖机构。
EF 70-200mm f/4L IS II USM光学结构则是15群20枚,搭配1枚萤石镜片与2枚UD超低色散镜片。就帐面规格来比较的话RF 70-200mm f/4L IS USM算是小胜,而且从过去的经验来看有ASC的加持真的有差!如果RF 70-200mm f/4L IS USM能延续1枚萤石搭配2枚UD的话,体积或重量或许能更小更轻也说不定。
上图可以发现镜身尾端设有「Lock」键,可将镜头锁定在70mm,避免垂放收纳时镜头松动。因为RF 70-200mm f/4L IS USM是以轻量化为开发目标之一,因此它就少了脚架环的凹槽及结构,意思就是想加购都没机会,毕竟它没有头重脚轻的问题,手持的机会应该也比上脚架的时间多。上图还可以留意到最近对焦距离的标示,RF 70-200mm f/4L IS USM的最近对焦距离是60厘米,放大倍率可达0.28x,这与EF 70-200mm f/4L IS II USM的0.27x看似差一点不过背后的努力可是难以想像的。
RF 70-200mm f/4L IS USM除了一般的「对焦镜组」之外,特别再加入一组「浮动镜组」用作自动对焦。此技术的特点是「对焦镜组」与「浮动镜组」的位置,可根据焦距及对焦距离而改变,藉此能大幅减少手动对焦时的呼吸效应,对影片工作者来说更为友善。其搭载的两组Nano USM让镜头拥有环形USM的高速对焦能力,录像时又具备STM的平滑对焦技术,可说是兼顾拍照与录像的需求。
「对焦距离限制器」上有「FULL/2.5m-∞」的选项,目的是为了避免前景干扰对焦目标,进而影响对焦速度及准确度,这在拍摄运动赛事时常常会派上用场,例如棒球、赛车...这类的运动几乎都会有网子或栏杆的防护,这时为了不被前景干扰,自订对焦距离是最好的解决方式;另外如果没有2.5m以内的对焦需求,建议也可以将对焦距离设定在「2.5m-∞」缩短对焦行程同时也可以提升和焦速度。
RF 70-200mm f/4L IS USM内建5级镜头防手抖,若搭配新世代的R5或R6的机身防手抖,加乘后可带来7.5级的快门补偿效果,不过这是理论值实际表现可以往下看楼主的实测。除此之外Stabilizer Mode的模式也多达三种;「MODE 1」可应付四面八方的震动,也是最符合多数人使用的模式,「MODE 2」则是为了摇镜(Pan)拍摄需求而生,至于二代镜新增的「MODE 3」在半按快门期间IS才会作动,而且从观景窗看出去的画面并不会受到IS的抖动影响。
RF-Mount的每颗镜头不论体积大小均会配置一组独立的「控制环」,RF 70-200mm f/4L IS USM安排的位置在镜身的最前端,镜头控制环可透过机身内的选单来指定其功能,例如用来调整曝光补偿、感光度或光圈/快门,且可以指定要半按快门才可以操作或是直接就可以操作,避免误触的情况发生。
此外RF 70-200mm f/4L IS USM还支持全时手动对焦,而在进行手动对焦时,焦距会随着对焦环的转动速度同步改变,可以细腻的控制对焦距离,亦可以快速的让对焦距离一下从最近变成无限远。至于RF 70-200mm f/4L IS USM的产地同样来自日本,这也是对L镜的基本要求。
金属镜尾的外围设有橡胶圈,加上防尘防滴的镜身结构,让镜头接上机身时灰尘及水珠无法趁隙而入,而这也是多数L镜的标准备配,当然RF-Mount的高阶镜头也不例外囉。
RF70-200 f/4(70mm)
RF70-200 f/4(200mm)
EF 70-200 f/4 II IS USM
接着来看看镜尾端的部分,RF 70-200mm f/4L IS USM在70mm时镜片距离感光元件比较近200mm镜片就拉远了,再看看EF 70-200mm f/4L II IS USM的镜后端空间,正因为这空间才有可能搭配增距镜头使用,因此RF 70-200mm f/4L IS USM是无缘搭配。
正视
俯视
侧视
握持
因为要测试解析力的缘故,选择4500万像素的Canon R5作为测试机,而R5适中的尺寸搭配RF 70-200mm f/4L IS USM也很合适,这样的组合带出门实在一点负担都没有,对我来说唯一缺的就是钱钱了!
RF 70-200mm f/4L IS USM(70mm)
RF 70-200mm f/4L IS USM(200mm)
手持EF 70-200mm f/4L II IS USM
透过侧视来比较Canon R5搭配RF 70-200mm f/4L IS USM与EF 70-200mm f/4L II IS USM的手持比例,RF 70-200mm f/4L IS USM看起来就像是EF-Mount时期的24-105mm f/4L变焦镜,200mm最望远端时的重心分布也很均衡。
▲RF 70-200mm f/4L IS USM
▲EF 70-200mm f/4L II IS USM
在进行单次对焦时双镜的表现确实是不相上下,不过在AI SERVO对焦模式下,EF 70-200mm f/4L II IS的对焦距离要从无限远回到近物时,反应比RF 70-200mm f/4L IS USM稍微顿了一些,这是楼主反覆观察的结果,各位不妨看影片做个比较。
镜头相关阅读
▲RF 70-200mm f/4L IS USM
▲EF 70-200mm f/4L II IS USM
RF 70-200mm f/4L IS USM载「电子浮动对焦控制」技术,藉此缩短了最近对焦距离同时减少录像时可能产生的「呼吸效应」,以上就是两镜在200mm下手动合焦的过程,光圈均已缩到f/32;当对焦距离改变时,背景的大楼会有明显的缩放感,简单的说这就是通称的「呼吸效应」,这可是电影拍摄的大忌,也是为什么许多制片公司还是坚持使用电影镜头来作业的缘故,不过RF 70-200mm f/4L IS USM的抑制效果已经很出色了,对于拍片成本较低的团对来说相对是比较容易入手的设备。
官方表示搭配EOS R5可得到最高7.5级的快门补偿效果,以200mm的安全快门速度1/200s往回推约7.5级约等于1s,我特别还加入6级、7级的快门补偿测试,这时往回推的安全快门分别是0.3秒及0.6秒,当我以f/7.1、0.3s、ISO 50的组合来手持拍摄时,毫无意外的10张全军覆没。接着6级防手抖的成功率则高达6-7成,7级防手抖成功率则降至4成左右,如果是用7.5级的秒数来拍的话,成功的照片就只剩一张。
关
6级
7级
7.5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