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选择慢跑鞋?本文我们就来分享一下慢跑鞋的选购要点:配合脚型选择尺寸、脚尖与鞋尖应保留1cm宽度以确保脚趾的活动性、以鞋底的突出程度判断足幅的宽度、鞋尖上翘度决定跑鞋推进力、选择反发力和避震性适中的鞋款以保护关节、注意鞋底和鞋领等攸关安定性的部位、鞋尖与外底较硬者有助减轻足部负担、略带硬度的鞋跟可增加脚踝安定性、鞋底的横幅决定着地时的稳定度。
运动是良好生活质量的基本要素之一,而在各种运动之中,最容易入门的项目或许可说是慢跑、路跑。只要有一双跑鞋,任何地方都可以是你的运动场。然而一般人对运动鞋品牌的认知多半只有Adidas阿迪达斯、NIKE、UNDER ARMOUR(UA)、PUMA、New Balance等,因此可选的造型、价位经常受到这些大品牌的框架侷限。
为了帮助大家开拓新选择,本篇文章将会网罗Asics亚瑟士、MIZUNO美津浓、SKECHERS、FILA等热销的品牌,并从中选出男女鞋共十双好穿舒适、减轻足部负担的推荐慢跑鞋,当中不乏马拉松跑者们喜好的款式。希望大家阅读这篇文章后,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好鞋!
跑步鞋相关好文阅读
由于人体的肌肉与骨骼都会因性别而产生差异,许多厂商会根据男、女的脚部构造调整鞋子的缓冲力、鞋楦宽度、脚跟宽幅等细节,以追求更服贴舒适的穿戴感。因此依照生理性别选择鞋款,的确有其必要性。
除了介绍选择跑鞋的重点之外,本段文章也会一同介绍跑鞋的试穿诀窍,方便各位值友做参考。
足部的形状除了会受到生理性别影响,也会因个人基因或运动量的多寡而有差异,因此选购鞋子不仅要注意分类为男鞋或女鞋,也要注意尺寸、鞋型等设计,以下将会简单说明如何挑选。
跑步鞋相关好文阅读
首先,试穿跑鞋时请注意脚尖和鞋尖应至少保留1cm的间隔。保留间隔的用意在于维持脚趾的活动性,以免脚趾在跑步的过程中感到压迫或是摩擦。
鞋子尺寸太小会造成脚掌疼痛;尺寸太大则会造成脚掌无法稳定,使脚掌在鞋子中滑动造成危险;因此建议各位穿上鞋后以手指按压鞋尖的方式确认间隔。最理想的状态下,穿上鞋后脚尖与脚跟都有安定感,同时脚趾又能与未穿鞋时一样自然舒展。
亚洲男性的足围尺寸集中于E楦,女性则为D楦。然而许多国际品牌的女鞋标准楦宽多为B楦,因此不论男鞋女鞋,购买时必须留意鞋子的楦宽是否适合自己的足围。
然而,许多贩售鞋子的网站都是以宽度、或是平均尺寸标示,鲜少见到卖家或是厂商提供足围信息。所以在挑选时建议以俯瞰的角度观察整个鞋背,如果能稍微看到凸出的鞋底构造,表示该跑鞋属于宽楦鞋。反之,若完全看不到鞋底,则偏向窄楦鞋。
跑步鞋相关好文阅读
跑步最有效率的方式,便是以足部中段着地,而后以脚尖踢向地面产生推进力。因此许多跑鞋都会利用鞋尖上翘的设计,让脚尖往前踏步的姿势更加自然流畅。如此设计不仅能减少长时间奔跑的疲劳感,未习惯长时间跑步的人也会感到步伐更轻盈。
攸关跑鞋舒适度的另一项重点,在于鞋跟的设计。当足部着地时,腿脚的关节需要承受体重三倍的负荷。尤其是刚开始跑步的人更需挑选避震力(缓冲力)、反发性、鞋跟厚度都高的款式。厚底与高反发、高避震的效果能减轻关节的负担,同时增强地面传回足部的反作用力,让人在奔跑时感觉更加轻盈。
不过较厚的鞋底也容易让脚部的灵活度降低,因此若已经有长期慢跑的经验、或是在健身房等地面平整的场所,可以考虑换成较薄的鞋垫,进一步提升脚步的轻盈度。
跑步鞋相关好文阅读
若想慢慢提升跑步的时间以及慢跑的距离,选择安定性足够的鞋体才能减少受伤的机率。以下会说明如何从鞋底、鞋领的硬度等面向,找出安定性较高的款式。
若有机会拿到实体鞋,建议大家可用双手从鞋尖与外底处按压(如上图)。若是按压后鞋子也没有明显变形,表示这款跑鞋硬度适中,具有较强的扭转力与刚性,奔跑时能够流畅地转换重心。
反之,若是鞋子易经外力挤压就变形,表示鞋身无法帮忙脚步分散扭转的力量,足底筋膜需承担奔跑时的所有负荷,长时间跑步时将特别容易感到疲劳。扎实的每一步是建立跑步节奏的基础,因此选择能将足部肌肉偏移程度降至最低的鞋款,便可提升跑步的效率。
跑步鞋相关好文阅读
所谓的鞋跟,是指环绕脚踝周围的圆筒状构造。测试新鞋时可以手指按压鞋跟的测试硬度,按压后没有明显变形的鞋跟,可不受重心偏移影响,持续提供良好的服贴度与支撑力。而鞋跟的设置又可分为鞋外型与鞋内型,建议跑步新手选择包覆效果较好的鞋内型。
鞋尖与鞋跟的鞋底横幅较为宽大的跑鞋,能于脚掌着地时提供更好的左有平衡。相反的,若是脚尖、脚跟处的鞋底横幅较窄,脚掌落地时较难及时稳定重心,建议初学者避开这类鞋款。
在暸解选购上的各种技巧后,相信各位都对跑鞋有了更深入的认识。不过,对于刚接触跑步的新手来说,或许还有些细节有待厘清,为此下方整理了几个相关的常见问答,敬请一并参考看看。
跑步鞋相关好文阅读
由于跑步时仅会以单脚着地,因此足部承受的负荷也比平常更剧烈。而跑鞋正是为了缓和这种剧烈的冲击力而设计,拥有更好的避震性、脚掌的固定性等多种防止关节受伤的措施。此外,大部分跑鞋都会选用透气度高的款式,以便快速排出跑步过程中累积的热气。
正因为初学者还找到属于自己的最佳姿势与步调,所以更需要靠鞋子提高跑步时的舒适度与安全性,以便慢慢养成良好的运动习惯。
一般来说,普通的跑鞋大约累积到500km左右就需要更换,因此不建议当作平时外出的休闲鞋,以减缓磨损速度。此外,当鞋子沾到泥土或油渍时,切记不要放入洗衣精清洗,而应改用刷具、软布去除表面污渍,再搭配中性清洁剂手洗,最后置于通风处晾干并避免日照直射,将能延缓跑鞋劣化而拉长使用寿命。
虽然没有不行,但毕竟跑鞋的最大特色是让身体保持轻盈,以减少行进中消耗多余体力,故多选用较轻且弹力佳的材质制成。相较之下,室内专用的健身鞋不仅有一定重量,也针对锻鍊时的多角度移动所设计而成,因此比起注重前后端稳定的跑鞋来说,更强调整体鞋面的稳定性,在健身过程中也较能避免运动伤害。
由于每个人对于跑步的需求都不尽相同,对跑鞋的试穿感受也不同,在看他人的评价之余,最重要的还是配合自身需求选鞋。希望大家能找到完美的跑鞋,不断突破自己的最佳纪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