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发表的Sony A6400搭载了全新的“即时追踪对焦系统”,不只把眼控对焦能力推向极限,也是目前Sony所有相机中对焦最先进的机身,目前的A9/A7RIII/A7III都还没有搭载这项次世代的全新技术。本篇文章就给大家展示该机的外观和细节,重点会放在新的对焦系统,特别是人像的部分,并分享该机的拍摄样张。
“眼控对焦”一直是为Sony相机用户所津津乐道的功能,那种对焦永远都会在主角眼睛上头的安心感,是其他相机目前都还很难达到的。近期发表的Sony A6400搭载了全新的“即时追踪对焦系统”,不只把眼控对焦能力推向极限,也是目前Sony所有相机中对焦最先进的机身,目前的A9/A7RIII/A7III都还没有搭载这项全新技术。
A6400作为A6300的继承者,并不满足于自己只是作为一个中阶机种,它所搭载的“即时追踪对焦系统”,在不久之后才会以固件更新的方式,陆续移植到A9、A7RIII与A7III三台全画幅机种中,A6400算是领着整个系统前进这样的存在。本篇文章会将重点放在新的对焦系统,特别是人像的部分。
A6400搭载了2400万画素APS-C CMOS感光元件,可以拍摄14 Bit RAW档,并且最高感光度达到了102400。
相机攻略好文阅读
A6400在外观上最大的卖点,就是可180度上翻的翻转屏幕,这也是A6000系列第一款使用180度翻转屏幕的机种。
不过要说到Sony无反光镜系统有做180度翻转屏幕的相机,早在NEX系统就有了,2012年6月的NEX-F3就已经有这样的设计(不过它只能下翻13度)。
这次的A6400推出双色版本,分别是银与黑,楼主非常喜欢这次的银色,金属质感做得相当好。
A6400有Micro HDMI、有Micro USB连接端口、有3.5mm录音接孔,但就是依然没有加入3.5mm监听耳机接孔。这样在现场拍摄收音时,没办法实际试听到录音的效果,对于录影工作者来说是挺让人紧张的事。
Sony的无反光镜相机从NEX系列到现在,已经是一个相当成熟的系统,操作性上都已经打磨到非常容易上手的程度,快捷键的配置、屏幕的翻转手感都已经做得恰到好处。
观景窗为235万点0.39英寸,可做亮度与色温控制。放大倍率约为等效0.7倍。
在包装内也如同过去6000系列附上了观景窗软式眼罩,过去的眼罩会因为容易脱落让装的人容易感到困惑,这次A6400换成插入式,比较不容易掉了。
但我自己是从头到尾都没装啦楼主就是一个能少一件是一件的人~
在操作按键的配置上与A6300完全相同,但操作上有新增了组合功能键,这个楼主之后再让各位了解一下。
机背屏幕为3英寸92万点TFT LCD,可上翻180度、下翻74度。
右边的是A6500,屏幕最高翻转就只有90度。
A6400是6000系列中,唯一一台可以把屏幕拉出来这么多的相机,如果你装在热靴上的麦克风"屁股"比较长,这样就不容易挡住屏幕了。但我想会这样设计纯粹是为了可以上翻180度的功能而生。
电池续航的部分,如果是拍照的话,使用LCD拍摄,以CIPA的标准可拍摄410张,观景窗拍摄约360张,如果是连续录制影片的话最长可录制125分,间断录制的话也有75分钟。
相机晒单评测文章阅读
如果你担心电力不足的话可以多买颗NE-FW50电池,看来Sony还没有将Z系列电池移植到A6000系列的打算,但就算如此,你依然可以使用行动电源透过Micro USB连接端口来替A6400充电,就算是正在拍摄也行。
画面由左至右,分别是A6300,A6400,A6500,各位如果仔细看的话,应该可以发现A6500的握把部分比较厚实一点,但实际握持来说,其实感觉没有很大差异。
快捷键的部分,其实A6500只多了机顶的一颗。
从机背来看的话,几乎是无法判断的。
A6400单机身重403g,比A6300轻了1克而已。如果装上非常轻巧的16-50mm电动变焦镜,整组相机仅有519g,非常适合放在随身包里,几乎不会有任何负担。过年回乡时我就只有带着这个组合到处去串门子。
如果楼主只能讲一个A6400的功能,那肯定非“即时追踪自动对焦,Real Time AF Tracking”莫属。这是Sony下个世代的对焦技术,而且目前只有这台相机有这个功能。即时追踪自动对焦的功能要移植到其他机种,至少要等到今年三月以后,Sony才会以固件更新的方式,把这个功能下放到A9与A7RIII、A7III,就这三台全画幅!A6400是目前唯一一台不需要固件更新就已经内置即时追踪自动对焦的机种。
▲A6400的对焦点数量与分布,绿色框是425点相位式对焦点,蓝色框为425点对比式对焦点。
那即时追踪自动对焦有什么特别的地方?根据Sony的标准目前各家最高阶的相机,还没有办法同时达成以下四点:
而全新的即时自动追踪对焦系统,就是为了同时达成这四个目标而产生,但相对来说要达到即时处理对于硬件会有非常高的要求。所以A6400采用与A9完全相同的Bionz X处理器,让所有运算机制保持畅通,这是达成即时处理的第一要件。再来,A6400对焦点是425点相位+425点对比,总共850颗对焦点分布在画面高达84%的范围里,要涵盖了整个画面之后对焦演算才会有显著的意义。最后,他们更新了对焦算法,用大量机器学习的方式,让相机能够知道目前拍摄的是人脸、汽车还是食物,相机的对焦能力加入人工智能的判断,可以让摄影师专心在构图上面,你想要对焦的地方,就算是没有指定对焦点,相机也能够猜到你想要对焦在哪里,这就是训练相机辨识物体的重要性。
过去在进行对追踪对焦时,Sony的对焦系统会针对画面中的三种特性来做追焦辨识:
其实各家相机对于物体追踪的能力,也差不多都是以这三点来做判断,也可能多少都有经过机器学习。Sony过去的就是以这样的方式来做物体追踪的侦测,但缺点是,它一次只能以一个依据做判断,追踪脸部时,颜色与距离就会失效;相对来说判断颜色时,就会无法追踪脸部,这是目前Sony所有相机追踪对焦的机制。
但新的即时追踪自动对焦系统,则是采用了五种特性:
新的即时追踪自动对焦系统,另外加入了“图样”与“眼睛”两个项目,也就代表相机现在是有办法辨别物体的形状,眼睛的部分也从原本脸部中被独立出来。这代表什么呢?
通常眼控对焦楼主是不会在人跑来跑去的时候用,通常就是模特儿摆动作的时候用,移动范围不会很大、模特儿也不会跑来跑去。但楼主这次就是要她跑来跑去、跳来跳去去来测
A6400的连拍速率我设置为H+,没有黑画面;但右边的A6500我设置错,只设成H而非H+,所以会有黑画面,请各位见谅。
只有一张没中,转头后第一张。
对焦成功率100%
过去的对焦系统通常都只是看一个点,在这个点的范围里,相机就是靠颜色、图样、距离等等资讯来做判断,物体范围超过这个点就是什么都没有,之后延伸出来是多个点一起协同合作完成一件事,运作原理基本上大同小异。
但眼控对焦,是一整个画面里,系统要去辨认出脸的位置,然后从脸中再去抓出眼睛的位置。楼主已经在逐渐跳脱“对焦点数量”这个框架了,未来已经再也不是比拼谁的点数多寡的问题,很有可能在比的是对焦算法,还有处理器的运算速度与能力,甚至是对于物体的各种辨识能力。相机会变得越来越聪明。
使用下来,可以这样总结:新的对焦算法,会认为正在追的物体比较重要,就算是人脸转头,它依然会追在那颗后脑勺上,但旧的算法是不管那颗头,有新的人脸会直接去对人脸。再来是人脸与人眼的对焦框反应,A6400是明显胜过定位更高阶的A6500的。
相机攻略好文阅读
自从Sony在2017年推出A9之后,整个相机系统进入了一个新的世代,不论是对焦系统,或者是内部的用料都是用新的标准打造,其中的一项包含了颜色。尤其是人像肤色的演绎部分,人像的颜色变得更加讨喜,摆脱了过去大家对于Sony有点偏绿色的印象。之后的A7RIII与A7III都是依照这个标准来进行,此时的A6400也一样。
这里楼主要拿两组照片来比较,A6300/A6400/A6500在人像肤色上的差异。所有的拍摄数据,包含光圈、快门、感光度、色彩风格设置、闪灯出力与位置、模特儿动作都相同。
不过各位我感到很抱歉,虽然三台相机的色温K值是一样的,但我没注意到在A6400我的白平衡偏移是设置为洋红+2,所以基本上,A6400的照片会有一点点偏红,会这么做是因为我在初期的拍摄是在室内的日光灯环境下才会这模做,但之后就彻底忘了这件事!但幸好我有拍RAW档,所以在电脑的原厂软件Imagine Edge中设置了洋红-2去补偿回来。楼主来看看修正后的成果差异:
A6300
A6400
A6500
A6300与A6500的色彩表现,就像是过去楼主所熟悉的Sony所呈现的色彩,感觉比较不讨喜,肤色感觉有些黄、整体颜色好像有点绿绿的。但A6400就是会稍微偏红一点,看起来比较粉嫩。
再举另外一组例子:
A6300
A6400
A6500
可以说是颜色差异非常大呀...
但我还是要再次向各位抱歉我真的没注意到动了白平衡偏移...
这里楼主也提供JPEG直出的照片,同时拿来跟Imagine Edge矫正并转出的照片做对比。
JPEG直出洋红+2
RAW洋红-2
JPEG直出洋红+2
RAW洋红-2
在Imagine Edge里我没有动到任何设置,除了将白平衡偏移做洋红-2以外,任何设置都没动,但转出来的照片就是比较鲜艳,所以...基本上...这个比较并不够具备科学上的明确参考价值...
这里楼主拿A6300与A6400做各级感光度的比较,拍摄与环境皆相同,但楼主发现,两台相机虽然构图一样,但A6400的测光会比A6300来得亮约0.7EV,但相同的拍摄数值,拍出来的亮度是一样的,只是测光的结果不同。
100
200
400
800
1600
3200
6400
12800
25600
51200
100
200
400
800
1600
3200
6400
12800
25600
51200
两台相机是用完全相同的镜头,在相同光圈下拍摄。可以明显的感觉到A6400画面的细节比较多,虽然A6300的噪声较少,但相对来说也失去较多细节。在影像细致度上来说也是A6400略胜一筹。
除了非常强大的对焦能力以外,A6400也是有在选单的内容上做小幅更新,以下挑出楼主觉得不错的部分:
▶支持自定义对焦区域选项:
过去在Fn选单中,密密麻麻到搞不太清楚要怎么选的对焦区域,现在你可以取消掉你不常用的、只选你想要的出来。
▶自定义按键图像化:
看过什么叫做“功能下方3”或者是“自定义按钮1”吗?难道你们都不曾觉得困惑吗?尤其是那个“功能下方3”,请问哪个第一次用这台相机的人会知道这个描述的意思叫做“快捷功能选单下排从左边数过来第三个功能”啦!现在这些令人困惑的东西全部图像化、位置化,基本上不会有让人困惑的这些描述出现了。
相机攻略好文阅读
▶触控快门/对焦/追踪
算是满迎合手机使用者的习惯,但也是相当直觉的功能。使用“触碰追踪”后就点选想要追的东西,其实A6300跟A6500也有这个功能,叫做“锁定AF”,但就楼主过去的经验是...不太可靠。想要提高合焦成功率,甚至是把泡泡对焦框好好地停在物体上都并非总是能随心所欲。但A6400...你知道的,我说过很多次了,与A9同一颗处理器、新的对焦算法,经过海量训练后的辨识能力,追踪物体会可靠许多。
ILCE-6400 75mm ISO640 f/5.6 1/800s
ILCE-6400 46mm ISO2500 f/5.0 1/400s
ILCE-6400 24mm ISO100 f/5.6 1/250s
ILCE-6400 49mm ISO320 f/6.3 1/50s
ILCE-6400 24mm ISO1000 f/3.5 1/100s
ILCE-6400 142mm ISO5000 f/2.8 1/1600s
ILCE-6400 127mm ISO320 f/1.4 1/1250s
ILCE-6400 174mm ISO400 f/4.0 1/160s
ILCE-6400 142mm ISO400 f/4.0 1/160s
ILCE-6400 51mm ISO500 f/4.0 1/60s
ILCE-6400 79mm ISO800 f/4.0 1/100s
ILCE-6400 79mm ISO1000 f/4.0 1/80s
ILCE-6400 64mm ISO200 f/4.0 1/60s
ILCE-6400 70mm ISO1600 f/4.0 1/60s
ILCE-6400 79mm ISO100 f/5.0 1/60s
相机攻略好文阅读
以下犯上,来真的
根据楼主的经验,其实中阶产品要改款,通常就是改一些不是跨很大步的功能,像是多了翻转屏幕、让本来应该好用的选单变成它本来应该要有的样子,好吧,A6300要变成A6400,画素变多吗?不太可能,多了4K60P吗?有可能但这层级的消费者可能没啥兴趣,到底还能怎样?
结果Sony就这样端出了一道牛肉:领先全部产品线的对焦系统,我甚至可以说,在追踪眼睛的部分,是领先所有相机的对焦系统。楼主是真的没有见过反应快到这种程度的眼睛追踪对焦,我想未来有许多人像摄影师,可能会抛弃使用单点对焦点,而改用眼控对焦,甚至连运动题材都这么做,完全是有可能的。
眼控过去是Sony先做,在这个部分保持领先,最近Nikon、Canon与Fujifilm都很努力的在强调他们新增,或者是强化了连续自动对焦在眼睛的能力,不过楼主看过A6400之后,我想其他厂商要在这部分超越,可能还有好一段距离要追。
其实想想,Sony就是要A6000系列做对焦能力的领头羊,2016年的时候他们也是率先在A6300导入4D Focus对焦系统,楼主认为未来这个新的“即时追踪对焦系统”不只会固件更新在高阶机种,在以后的新产品中也会持续开枝散叶。
该选哪台?
老实说,看过A6400追踪人的表现,再回去看A6300/A6500,你就不会有兴趣了,差异非常明显,而且眼控以前还要多按一个键,现在半按快门就能达成,为什么不呢?
唯一让我可能觉得困扰的,是A6500有内置机身手震补偿,所以不管你想转接什么镜头,都能有一定程度的防手震。但A6400或许是因为定位的关系,就只能依靠镜头解决这个问题。如果你是喜欢玩老镜,或者是E接环没有OSS的镜头,嗯...或许练好握持姿势,或者带支脚架、靠着墙拍或放在桌上拍,都是好的作法。如果给我选的话,我想A6400缺乏的手震补偿,我可以用技术补足,我还是会想选A6400,追人眼的能力实在太令人印象深刻。
顺便跟大家说一个消息,如果你想要捡便宜的话,A6300最近开始降价了,因为后继机种A6400要出来了嘛,Sony说库存卖完就没了,虽然A6400真的很厉害,不过在3年前,A6300的4D Focus还是在当时能够让你横著走的功能,对焦也是0.05秒内能合焦的等级呀~
至于A6400还是A6500,各位请参考上面的简易比较表,我想心里会有个底,但楼主真的觉得A6500在A6400面前并没有多少赢面。
总结来说,A6400是一台相当优秀的相机,如果你是需要一台可换镜头相机的摄影师,对于进入全画幅的想法可能是没兴趣、可能是预算不足或种种原因,那么你真的应该看看A6400,它的对焦能力是所有Sony相机中最先进的,同时对于人脸与人眼的对焦能力,我想是所有相机中的第一。我认为如果你是业余拍摄,而且是以拍人为优先,我想多数的题材A6400都能够轻松应付。然后如果你想捡便宜,选A6300;如果手容易抖的,选A6500。
建议各位在开卖后找个朋友去店里试试看,A6400半按快门请他走个两圈,跟其他相机比较差异,你就知道楼主为什么会这么推崇它的对焦能力了。
Sony A6400表现不错的地方:
- 新的即时自动追焦系统,可以说是所有相机的指标,反应极快且非常灵敏
- 多人脸时可触控自选想要对焦的人
- 180度翻转屏幕!
- 对焦锁定比以往更可靠
- 新增“我的转盘设置”使用组合键操作更直觉
- 内置“时间间隔拍摄功能”(过去要买App)
- 取消29:59录影时间限制
- 静音快门连拍从3fps提升至8fps
Sony A6400需要加强的地方:
- 定位在Vlogger/Youtuber机种,但似乎只有180度翻转屏幕跟这个比较有关系
- 装麦克风会挡住自拍屏幕!